• 2017年10月13日

    中国一份县级报纸年发行两千份 读者遍及世界多国


    中国西部的新疆有一座生活着2万余名锡伯族人的县城。当地用锡伯文发行的《察布查尔报》每年售出两千份,读者遍及中国、英国、芬兰、美国等多国。

    这座县城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它地处西天山脚下,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唯一的锡伯自治县。

    “察县的锡伯族人最早来自中国东北,”《察布查尔报》社社长、锡伯族人何春生告诉记者,十八世纪中叶,鉴于西北边境防务空虚,清朝皇帝乾隆下令派遣擅长骑射的4000余名锡伯族军民从东北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等处,迁往新疆戍守边境。

    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族人不再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军事民族”,他们开始和其他民族一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国家领导人很早意识到满文研究的重要性。”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锡伯族人关孝廉说。

    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第一届满文班招录了来自察县的关孝廉。毕业后,他在中国国家档案馆工作近50年,负责翻译、整理满文档案。

    关孝廉指出,满文与锡伯文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满族入关后,满文使用率下降,而远在新疆的锡伯族人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延续了这种语言的生命力。这也成为锡伯族人从事满文研究工作的一大优势。”

    由于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满文研究也长期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学者重视。不少国家的研究者通过各种途径购买锡伯族文出版的《察布查尔报》。

    “创刊于1946年的《察布查尔报》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何春生一脸自豪地说。

    他回忆,“有一回,一个外国人跑到报社,用磕磕巴巴的中文对我说:‘我要报纸,买!’我很快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实际上,这样的客人还有很多,他们来自芬兰、德国、波兰、英国、美国……”

    据何春生介绍,来自国外的读者大多喜欢直接从报社购买报纸的年度合订本,“这些合订本的年代越久、售价越高,1974年的合订本售价在5万元人民币。”

    察布查尔报社的采编力量并不算强大,全报社只有2名记者和4名编辑。不过,作为一份对开四版每周两期的综合性报刊,这家报纸拥有一支强大的通讯员队伍,他们由察县普通百姓组成,有学生、公务员,也有农民。

    70岁的锡伯族人贺忠是《察布查尔报》一名通讯员。贺忠为《察布查尔报》的供稿内容包括乡镇上的建学情况、个人原创诗歌作品以及锡伯族人为国戍边的历史。

    “我在地里劳作了一辈子,年纪大了,田里的活计都交给孩子们去干,在家读书、写稿、看报是我最大的乐趣。”贺忠说。(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