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有一个数字非常有助于你理解美国贸易争论:只有1%的美国企业会出口。这个数字最近在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关于美国制造业状况的报告中出现。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0日发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经济专栏作者、CNN全球经济分析专家拉娜·福鲁哈尔的署名文章。作者认为,贸易问题起源于美国国内,而非国外。白宫如果希望解决贸易问题,最好认真审视其在国内犯下的三大错误——然后对比一下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战略。
文章称,第一大错误是任由制造业缺乏投资。美国私营部门对国内制造业的投资水平正处于30年来最低点,全美工厂和机械的平均使用年限分别达到25年和9年。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若想解决这一问题,今后十年需要每年投入1150亿美元。
然而,美国的贸易和税收政策几乎完全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投资动机。美国企业大谈利润汇回国内的好处,又在私下里坦言大部分汇回利润将用于股票回购与分红。
正如过去20年所展现的那样,单凭供给侧经济学无法促使资本流入生产用途,尤其对全球性跨国公司而言。有时,你必须积极推动投资进入急需资本的领域。中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文章认为,第二个错误在于,美国贸易争论过度关注大型国内企业,而这些企业在股价、利润率、销量增速等方面做得还不错。可是,全美25万个制造业单位中的大部分仅仅雇用了不到100人。
眼下这种立足于零和博弈的全球贸易争论几乎和这些中小企业没什么关系。它们大多不做出口,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做,而是因为自大萧条以来,它们相比财大气粗的同行更难以获得资金(缺乏投资导致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40%的生产率差距)。
区域化代表了新的全球化。美国政府应当拿出明确的鼓励措施,促使国内大企业与地方供货商进行合作。这将大大有助于解决美国总统耿耿于怀的贸易逆差问题,因为一件制成品70%到80%的价值来源于供应链。
这又是中国在2025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在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尽可能降低对国外市场及技术的依赖。
文章指出,最后,美国急需将硅谷和“锈带”(也被称为制造带,指经历了工业化及制造业衰落的区域,范围包括美国东北部、中西部等部分地区——本网注)联系起来。高技术制造业恐怕代表了未来。但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惊奇地发现,大约半数美国制造业公司没有制定数字战略。
另一方面,中国技术专家已经在大谈怎样融合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了。对于这些,许多美国公司高管恐怕会迷惑不解吧。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