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22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在密码学方面取得巨大飞跃》的报道。
中国声称,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开发出“黑客无法攻破”的通信技术的国家——利用新兴的量子密码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
中国科学院去年与奥地利科学院进行了首次基于量子加密通信技术的视频通话。中国官方媒体称这是“令人钦佩的成就”。
基于量子计算机的数据加密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首创,该实验室在2014年宣布,它已创建一个安全网络。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及其他国家也在致力于类似的项目。
传统的密码系统是利用两个极大的质数相乘产生的积来加密,这会花费很多时间并耗费太多计算机处理能力。
量子计算机通过将数据交流仅限于两方——发送方和接收方,而采用了更简单的方法。纠缠光子被发送到两个事先用特定偏振态进行编码的站点。卫星利用测量偏振态创造安全密钥,站点可利用安全密钥加密或解密数据。图为中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资料图。
这在技术上是“不可破解的”,因为使用者可以很快察觉到第三方的出现:任何窃听者不改变它、甚至是不摧毁它是无法看到这些光子的。
“量子力学的原理使得传输在不被发送者或接收者发现的情况下被截获和获悉是不可能的。”一位专家说。
这样一个安全的系统用来传输包含机密信息的加密语音通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对于解放军高层和情报网络来说极具价值,尤其是在这个网络战变得日益重要的时代。
不过,一些西方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技术是不完善的,因为它有着固有的弱点。首先,它依赖于激光,激光通常被调到低强度时,会意外地复制光子,第一个可被加密,但第二个不能。
另一个问题是光纤信道损耗,可能会因为散射、反射、尘土或其他因素,使得通信的距离仅限于几百公里之内。不过,中国的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已通过“墨子号”卫星的数据传输克服了这一障碍。
“墨子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通过“墨子号”卫星建立了一个安全的中继站点,然后通过创建密钥连接相距7600公里的北京和维也纳,这是向基于太空的量子网络迈出的巨大一步。
不过,潘建伟警告说,这一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他说,“墨子号”卫星所展示的能力“对于量子互联网的早期阶段来说足够了,就像是上世纪70年代时的移动电话”。图为量子通信示意图。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