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月2日

    美媒文章:与印度一样,美国也有种姓制度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28日发表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苏布拉马尼安·尚卡尔的文章称,种姓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把一种关于吸纳和排除的严格的、无处不在的等级制度变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美国的工人阶级和有色人种都深信种姓思想也渗透到他们的世界。在民权运动结束50年之后,美国社会依然等级化、排外和抗拒变化。原文如下:

    在美国,不平等往往被归结为阶级或种族问题。例如,一些人批评共和党的税改计划是“阶级战争”的武器,而美国政府最近停摆是种族主义所致。

    作为出生在印度,又在美国教书的小说家和学者,我逐渐开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分析美国的层级化社会,这个视角就是种姓制度。

    很多美国人可能认为,这个所谓的建立在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之上的国家会存在像种姓制度这样的现象,是多么不可思议。毕竟,在印度残酷的种姓制度下,出身决定了社会地位,人们只能在群落内通婚,工作机会也受到限制。但美国真的不一样吗?

    种族和阶级带来不平等

    我最初意识到种姓制度或许可以进一步解释美国的不平等现象是在2016年,当时,我在休斯敦大学-市区(UHD)任常驻学者。

    在那里,我发现我的一些关于种姓制度的讲座,在学生中反响强烈,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工人阶级、黑人或拉美裔家庭。我认为,这是因为种姓制度的两个重要特征,使它与种族和阶级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种姓是不能超越的。与阶级不同,属于“低级”的马哈尔种姓的人,并不能通过教育或奋斗摆脱这一身份。不管他们上多好的大学或者他们的事业多么成功,出身于低级种姓的人,一生都将被打上耻辱的印记。

    种姓还永远伴随着等级划分:只要存在种姓制度,就存在人的“高低”之分。这与种族不同,处于种姓制度下的人们是不可能幻想平等的。

    在休斯敦,在大部分关于种姓的讲座之后的讨论环节,学生们都会表现出深深的被排挤感。

    这些学生说,在孩提时代,他们生活在被隔离的城市街区。很多人上大学的费用来自根本无力偿还的助学贷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在是否继续上学的问题上纠结万分,他们通常也得不到系统的援助。

    有几个学生还把狭小的市区分校——包括停车问题、就餐选择有限和没有课后文化生活——与休斯敦大学时尚的校园作对比。还有一些人拿UHD对面的监狱开起了无奈的玩笑,暗示从学校走向监狱这条不归路。

    学校的师生都知道社交网络对职业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资料显示,即使拿到大学文凭,出身贫寒的美国人也几乎注定赚钱更少。

    对于很多听过我讲座的人来说——不仅是在休斯敦,也包括在全国举行的我的小说《罗望子幽灵》读书会——印度的种姓制度,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努力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他们怀着难以抑制的情绪对我说,他们认为美国也存在种姓。

    种族鸿沟触目惊心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这样说。

    20世纪中期,美国人类学家杰拉尔德·贝雷曼从印度调研回国,当时,美国的民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他在1960年的论文《种姓制度在印度和美国》中总结说,种族歧视的南方像极了他研究过的印度北部村庄,他认为,那些地区依然延续着种姓社会。

    当然,2018年已经不同于1960年,当代美国也不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南方。而且公平地说,种姓制度在印度也与旧时不同了。从1950年起,独立后的印度在宪法中规定,种姓歧视是非法的,这项制度中那些最荒谬的规矩,也已经被弱化了。

    然而,种姓制度在印度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把印度社会分为婚姻、社会、政治和经济这几大网络,它们都对个人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实和情感上的种种原因导致这些网络很难被改变。

    种姓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把一种关于吸纳和排除的严格的、无处不在的等级制度变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以我的个人经历来看,美国的工人阶级和有色人种都深信种姓思想也渗透到他们的世界。

    美国的白人民族主义者理查德·斯潘塞曾设想过一种以永久的等级划分为特点的类种姓的白人身份认同。

    除了这些思潮,高等教育的种族鸿沟、向上流动停滞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都是证据。现实触目惊心。在民权运动结束50年之后,美国社会依然等级化、排外和抗拒变化。

    美国存在阶级问题。美国存在种族问题。美国可能也存在种姓问题。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