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24日

    分析师观点:中美贸易战逼近 影响几何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签署总统备忘录,可能对高达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中国对此回应,若美方执意要打贸易战,中方将奉陪到底,商务部周五发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分析师普遍认为,若贸易战打响,国内高技术行业将受冲击,贸易战对双方不利,需控制好烈度,他们多预计未来中美双方仍有望回归谈判,中国不太可能动用人民币汇率或抛售美债予以回应。

    贸易战短期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但较长期看负面冲击可以消化,中国内需仍保持韧性,也有应对的政策空间。

    **哪些行业或将受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连平/何飞

    中国对美出口的较大面积行业和产品将受到制裁。其中,电信科技、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服装、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化工、医疗设备等商品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大。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近年来中国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在高压输电、高铁、可替代能源汽车和超级计算等领域都处于优势地位。但就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在现阶段还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如果此次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发酵,中国的高新技术行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至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等待美国完整的名单公布。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 黄文涛:

    2017年,中国就试图通过与美国签署经贸大单、扩大进口范围、加大国内市场开放等措施缓和与美摩擦,但尚未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推进,与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已经开始影响美国的对华战略。我们认为,美国对华的战略目标中,除了切实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外,更重要的还是限制中国在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产业升级。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 王涵:

    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是在试图复制1980年代对日本开展的贸易战。而中国与美国的出口结构差异较大,中美产品不形成直接竞争。与此同时,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自身有巨大的内需市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筹码。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真正目的应该是逼迫中国开放更多的市场,在技术转移和美资准入门槛方面做出让步。

    **中国应对选项**

    --中金公司宏观组:

    对于美国的贸易保护姿态,中国主要有两个方向的应对策略的选择:一是采取反制措施,比如对美国的某些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将导致双边贸易“交易成本”提升,对两国增长均弊大于利,同时推升通胀水平,尤其是美国通胀。双方贸易存在互补性,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双方都不利。

    二是较为“积极”地应对,即扩大开放、提升进口需求。从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扩大开放政策在中长期有利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促生国内“龙头”。也不排除中国通过进口“腾挪”来减小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但是对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有负面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连平/何飞:   

    面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有必要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给予坚决的反击。在具体反制行业或产品的选择上,鉴于美国的农产品、运输设备(飞机、汽车)、服贸等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中国可以对这些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或提高关税。当然,在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两国都承受不了全面贸易战带来的较大规模损失,未来有必要管控好贸易战的烈度,避免全面的贸易战。

    在着手布局并实施反击措施的同时,中国可以顺势提出未来几年平衡中美贸易的计划方案,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主动降低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的出口量。二是对超低附加值商品征收或调高出口税,以遏制该类商品的“倾销”意图、控制出口金额。三是针对中美贸易中存在的结构性顺差,通过扩大高科技产品进口实现进口总额提升。考虑到特朗普希望迅速见到成效,如果我方产品清单列得得当,扩大美国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此外,中国应当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充分考虑贸易冲突升级带来的影响,在保持稳健中性主基调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受贸易冲突影响显着的实体产业,同时积极做好贸易冲突加剧情景下的流动性管理与金融风险防范,必要时可以短期内明显增加流动性或小幅度降准。中国还应当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主基调不变,并结合中美贸易关系的演变情景,相机运用好汇率调节手段,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资本流动管理,谨防资本异常流动造成剧烈冲击。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管清友:

    在政治、经济、贸易、货币全面趋紧的背景下,国家层面要有充分准备,地区层面要有充分预警,企业层面要有充分预案。从我们微观调研情况看,一些地区和企业对贸易战有心理和行动准备,但对更恶劣的情景缺乏研究和预案。对中美关系问题、朝鲜问题、台湾问题、民族问题,要有全新的考量。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 黄文涛:

    未来中国可能会采取部分反制措施,包括减少对农产品、机械等行业的进口,短期贸易对抗存在升级的可能,但双方最后大概率可能还是会回归谈判。但整体看,在中国对美出口超过进口三倍的背景下,中国方面可能还是会受到更大的损失,未来形势并不能乐观。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 高挺:

    如果后续中美贸易谈判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可能会出台更多的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可能会把放宽服务业准入,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作为谈判条件。如果中国采取反击措施,可能会针对农产品、航空和汽车等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行业,或限制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我们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动用人民币汇率或使用抛售美债等方式回应贸易摩擦。

    **贸易战有何影响**

    --中金公司宏观组:

    贸易冲突短期内会对双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中长期影响有限。如果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进口额外征收25%的关税,短期内会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美国的进口成本,进一步提升通胀压力。从中长期看,全球贸易具有替代性,中国会增加对其他地区的出口,美国也有可能增加其他地区的进口。最终,中国出口总量受到的影响有限。

    目前中国内需韧性较强,宏观政策有较多的腾挪空间。过去几年,中国去产能、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加快,债务率增长势头也开始放缓。2018年中国下调预算赤字率0.4个百分点至2.6%,为未来的财政政策腾挪出更多空间。如果外需受到冲击,国内宏观政策仍然有足够空间可以通过扩大内需调节总需求,抗击外需可能的波动。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在美国实施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政府也将采取反制措施,所以进口可能出现同步下降,进出口可能出现被动顺差。

    结合基本面以及利差因素,我们预测中国将会采取一些列反制的贸易措施,维护相关利益,稳定人民币汇率,昨日离岸汇率出现一定下跌,需要关注未来汇率和资本流动走向。

    从股市来看,由于此次贸易战主要针对新兴产业、制造业,所以对相关行业形成冲击,加之考虑到风险偏好下降,总量影响也偏负面。对于债市而言,风险偏好下降有利于市场,但要注意的是,本来周期与2002年不同,现在仍处在加息和去杠杆周期,流动性回归中性和控制杠杆上升仍是政策目标,所以债市仍是震荡市,考虑今年美国还有两次加息,我们认为目前谈牛市还为时尚早。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 黄文涛:

    短期来看,贸易战的推进会造成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如果双方对抗持续升级,还将会加大经济下行的风险。但从长期看,中国希望跨越中等收入,实现创新驱动成长,仍然需要依靠独立自主的技术升级也是必经之路。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 高挺:

    根据宏观团队估算,假设关税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且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商品涨价25%将使需求下降25%),2018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被拖累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减少带来的国内供给增加也会对产品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压低企业利润率。基于自上而下的盈利预测模型,我们估算这些因素(经济增长放缓+利润率下滑)对今年A股非金融盈利增长约有0.6-1.6个百分点的拖累。对于MSCI中国指数,考虑到权重较大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与贸易摩擦并不直接相关,整体影响可能更为有限。

    此次可能受到影响的行业(机械设备、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和计算机)2016年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占到全部A股的15%和10%。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此轮关税征收对A股总体盈利的并影响不大。

    尽管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全部A股基本面的影响有限,但在叠加盈利增速见顶、股市估值已明显扩张等背景下,短期内市场情绪或将受到负面影响。当然,相关影响还将取决于整体事态的发展和时间线,而投资者可能更多地关注受影响的行业与个股,整体市场走势最终仍将取决于基本面。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 王涵:

    一旦贸易战开启,全球需求都会受到影响,香港等转口贸易中心将是最脆弱的一环,而和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相似、出口产品竞争有相互替代关系的第三方出口国将是潜在受益方。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尤其美国的跨国公司较多,许多厂商的工厂直接设置在中国,贸易战对美国在华分厂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自身的这些脆弱性问题,很可能将在贸易战的过程中被放大。

    随着中期选举拉开序幕,贸易保护将再次成为特朗普拉票的关键。而从这一逻辑出发,美国5月将进入中期选举的密集投票期。因此,时间点上看,未来几个月美国贸易保护压力大概率仍将处于高位。(路透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