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召开会议称,中国明年将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要提振市场信心,并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调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速仍为必须,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会大幅下调。
会议分析研究了2019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同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
政治局会议内容要点:
--今年以来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明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
--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以下为分析师对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评论摘要:
--光大证券宏观团队:
虽然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投资、消费、出口都可能继续放缓,但政府仍然避免走老路通过刺激需求来实现“六个稳”,而强调从供应端出发,激活经济内生动力,解决需求端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对明年货币宽松幅度要避免过于乐观。“六个稳”首要是稳就业,而对就业的担忧跟中美贸易摩擦有很大关系。如果未来贸易冲突进一步缓和,那么对就业的担忧会减弱,而货币政策宽松的幅度也随之收窄。
在中国楼价并未出现真正出现调整的情况下,松货币的途径受限,幅度也受到制约。对于近期市场对楼市大松绑的预期,我们持谨慎态度。从财政政策来看,增支(基建)也不是主要方向。
实际上政府对基建的定位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总是“托底”思维,而更强调补短板、补弱项,我们的研究也表明,近两年来,中国基建投资已经出现区域下沉、领域优化的特点。我们对减税费相对更乐观,除了增值税可能下调之外,不排除所得税也可能出现调整。减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压力,改善企业盈利,也支撑其需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会议提出,要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表明要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会大幅下调,预计在6.3%-6.5%之间,仍然要保持中高速增长。面对国内外需求减弱和不确定性加重的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稳定经济增长也就成为首要工作。
稳增长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做好“六个稳”。其中稳就业是首要工作,就业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稳金融是稳经济的保障,经济增长离不开合理充裕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稳外贸可能是明年的难点工作,当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明年出口增速下行压力较大。
预计明年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财政赤字率可能会适度上调。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基建和补短板薄弱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将扩大。
这次会议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因此,明年将增强宏观调整政策的灵活性,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奇霖:
相比于10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没有再提到经济下行压力。这可能是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的增长、通胀、就业等指标,都能够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在内、外环境都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央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程度上升。10月的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到扩大内需,从最近两三个月的政策来看,也确实没有大搞刺激,这和以往经济下行周期的应对政策明显不同。
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再度提到了“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原因一是环保压力依然较大,放松限产后北方空气质量相比去年同期要差;原因二是去杠杆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企,扶持民企和地方政府、国企去杠杆并不矛盾;原因三是中央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度上升,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更大空间。
这次会议指出“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夯实了政策底。未来政策执行更注重结果导向,避免之前常见的部委和地方过度执行、出台多个文件反而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等,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更加有针对性、部门之间加强统筹、注重政策执行中的反馈等等。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提法,在政治局会议上应该是首次,这和当前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高内需对增长的贡献率,尤为重要。我们预计,可能的举措如下:一是继续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分配占比。
二是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消除一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三是贯彻遏制房价上涨的精神。近几年房价上涨导致居民杠杆率较快上升,国际对比来看中国住户部门的还本付息压力不小,也对居民消费有所抑制。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 姜超、于博等:
与去年底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同样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不同之处在于,本次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且“六个稳”紧随其后,稳就业依然居首,这与10月底会议“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表述一脉相承,反映稳增长的压力仍在上升,而稳增长的核心并非稳经济增速,而是稳就业。
在经济下行加大的背景下,本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并不悲观。针对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本次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从会议表述看,“战略机遇”或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端制造,二是扩大内需,三是改革开放。
与去年底相比,本次会议淡化了去杠杆和楼市调控。去年底会议对“三大攻坚战”着墨甚多,而本次会议虽也指出“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但表述更为精简,并强调“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而类比10月底会议已淡化“去杠杆”,我们预计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或是19年三大攻坚战的重心。
此外,去年底会议强调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而本次会议却未提及,而类比10月底会议已淡化楼市调控,意味着地产泡沫已相对可控,楼市调控或非19年政策重心。
本次会议更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墨甚多,我们认为未来政策或更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居民实际收入,进一步促进公平。
--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 熊园:
731政治局会议时隔7个月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0.31政治局会议将其删掉,但本次会议又再次加上,特别是再次提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速仍为必须。据此来看,明年大概率还是会设定目标,我们预计2019年GDP目标增速可能是6.3%-6.4%左右。
政策仍会保持定力,有着较强的连续性且继续“稳字当头”;地方政府积极性有望被激发,这很可能成为明年经济超预期有韧性的一大诱因;经济体制改革有望再有“大动作”,我们预计,进一步理顺国企民企的关系可能是一大重点。
没有提及基建、减税、房地产和去杠杆,不代表这些领域不会部署。倾向于认为,稳增长离不开基建稳,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企稳回升;地产仍为严调控周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还是主基调。当然,稳增长同样离不开房地产,明年大概率会结构性放松地产;“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表明去杠杆方向没变,但节奏和力度实打实放缓。
总之,中国政策已然转向,旨在稳增长、稳就业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因此,从政策面来看,对明年经济不必那么悲观,毕竟货币大概率独立“宽松”(可能再降准、不排除降息)、财政有望更积极(赤字率可能提高)、监管也将适度。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 花长春、张捷等: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通篇体现三大主线:振兴实体经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本次政治局会议在“六个字”稳目标上加了“提振市场信心”,从宏观预期管理的角度,目标增速的下调或将进一步打压全社会预期。这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深层次矛盾把握还是很到位的,即周期下行因素、贸易战持续发酵所带来的全社会部门、微观主体预期、信心的变化。
特定背景下,振兴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业”为抓手。会议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继续不再提“去杠杆”和“房地产”问题,为后续政策调整提供弹性。
“振信心”的重点是提振资市场信心。这体现在两方面:三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这是近年来政治局季度会议首次提资本市场改革问题。
“三大攻坚战”从“面”向“点”推进。“打好重点战役”意味着侧重点或不再是“污染防治”,当前背景下更多集中在两个方面:防范和缓解重大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会做多些事情。
**相关背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称,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采取改革开放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不断取得更紮实的成果。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周四晚间称,货币政策正在逐渐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的转变,相对过去价格调控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基础和机制,人们的思维习惯,数量的调控目前也没有放弃;同时,货币政策要有一些前瞻性的预调和微调。
--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在11月显现。连续数月高增长后,中国11月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骤降至个位数且远逊市场预期,贸易顺差则攀升至年内新高。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了内外需开始趋于疲弱,而中美贸易战导致的“抢出口”刺激效应也已减弱。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