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旋风式访问告一段落。这是安倍在参议院选举后首次出国访问,也是他上任8个月以来第三次到访东南亚国家。安倍再任首相之后不断强调“不应仅从双边关系角度来考虑,而要实施俯瞰全球的战略外交,就像观看地球仪一样”。此番安倍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球仪外交”究竟成效几何?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对本报记者表示,东南亚正成为安倍外交的战略重点,而经济、战略与安保合作是他此行的三大目标。在经济方面,安倍此行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菲律宾确认了经济合作的意向,签署了一些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可谓达到了强化经济外交的目的。这与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安倍政权推行的经济增长战略密切相关,意在“汲取东盟活力,促进日本经济重振”。此外,在谋求TPP合作与推动双边自贸区谈判上,日本与上述三国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同时,王少普指出,安倍此行虽号称“经济先行”,但背后更多的是日本的战略考虑。安倍在访问期间或明或暗地展现了日本试图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并把与某些国家的合作作为牵制中国的砝码的意图。菲律宾因为与中国的岛屿领土之争,成为南海问题的急先锋,并表示支持日本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也希望通过加强与菲律宾的合作,进一步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与东海问题形成对中国的围堵之势。然而,为维护经济持续增长,东盟大多数国家一直将地区和平与稳定作为最优先考虑的外交政策,并不愿意在中日之间“挑边站”。因此,安倍此行欲稀释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以形成对华牵制的图谋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目的。
此外,舆论注意到,此次访问东南亚期间,安倍频频向中国隔空喊话。26日,安倍在新加坡访问时说,“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早已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面对同在新加坡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敦促中日两国采取必要措施缓解紧张局势时,安倍则表示“对话的大门一直敞开”,并向拜登讲述日本立场。27日,安倍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记者会时又透露,他已经指示日本外务省与中国进行外交沟通,寻求首先举行外交会谈的可能,“重要的是需要两国敞开胸怀进行对话”。
对此,王少普分析,安倍在中日关系上一直奉行口惠而实不至的“两面政策”,此番“喊话”背后有两重考量。首先,多数东南亚国家并不希望中日两国走向对抗,因此安倍在访问期间着意“示好”中国,以争取东南亚国家舆论的支持。通过频频释放希望对话的信号,安倍还可以将中日关系恶化的责任转嫁给中国,以混淆国际舆论视听。再者,参院选举之后,发展经济是日本国内第一要务,日本国内尤其是经济界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呼声日渐强烈,安倍对中国表态“示好”也为了对国内需求做出一定回应。
王少普指出,与以往的日本外交相比,安倍当前力推的“地球仪外交”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显示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秩序进入一个重要调整阶段之际,试图对自己的外交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再者,日本欲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东风强化美日同盟,并展现出更多的外交自主性,以提升自身的地区影响力。 (上海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