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17日

    日本崩盘:1990-1992



    日本的全盛时期

    1987年l0月纽约股价暴跌以后,日本股价快速上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

    股价上涨的一个巨大支持是日本人的心态和商务实践:股价的下跌会损害到公司的威望并且对公司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存在着通过买进股票来防止出现价格损失的倾向。

    日本人引以为豪的经济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贷款为根基的。在日本,利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可以轻易获得贷款,这些巨额贷款必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偿还。由此使得日本的金融投机活动异常兴旺起来。

    最初是接受地产和不动产做抵押而放款和用得到的贷款去购买股票。然后用从股票中得到的收益和新获得的贷款去购买地产。地产需求的增加相应地推动了地产和不动产价格的上涨,由此扩大的贷款额度为购买股票而去申请贷款提供了可能性,而这又会促使股票价格上涨。由贷款、不动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组成的上涨螺旋开始不断地向新的高度攀升。这种游戏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不断上涨的价格无法再不断创造出新的抵押贷款可能性为止。

    投机热中的国家

    整个国家都参与了股市投机,公司、经理、雇员和家庭主妇们。增加个人的财富似乎很简单,也很吸引人:在股票交易所里发出一个购买指令,财富就会增加。

    不久后就没有相应的国民经济成就和实体经济与交易所交易盈利和不动产价格的上涨相对应了。股票价格收益比率在日本是60和60以上,而在美国和欧洲通常是10到20。股票价格成了衡量公司声望的标准。股票牌价越高,公司的声望也就越高。这样每个公司都尝试着抬高其股票价格。

    1987~1990年,日本人的财富上涨了3倍。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是因为日本国民并不是主要把钱用在消费上,而是投到了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上。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疯狂状态。1987年1月份,日经股价指数突破20000日元。1987年3月,日本股票市场的市价总额已经达到2688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36%,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之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纷纷提高利率进行应对。日本却在国内资金极为富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水平。此时,日本股票总市场已经占到GN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价总额的42%。随着股市的上升,日本主要城市土地价格也开始猛涨。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市区地带各类用地平均指数1986年为40,1990年达到110,4年间上涨了近3倍。

    太阳变得昏暗起来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契机是1989年5月。日本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使日本政府逐渐感受到了压力。1989年5月,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维持了两年多的2.5%的“超低利率”提高至3.25%。1989年底,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抑制泡沫的强硬派代表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上任伊始,他就将中央银行贴现率由3.25%提高到4.5%,结束了日本的超低利率时代。当时日本央行采取了紧缩银根、限制不动产贷款等对策。

    然而1990年4月初日经225指数跌去了10%,跌至28000点时,《远东经济评论》这样写道:“太阳变得昏暗起来。“这是日本战后的第二次最为严重的股价暴跌。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损失惨重。”

    为抑制经济过热特别是股市泡沫,日本央行自1989~l990年又一连5次大幅提升利率,日本股市因此从38000点以上一路下跌至14000点以下。

    自此以后,日本经济始终在走下坡路:内需不足,海内外投资低迷,银行呆账、坏账急增,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过度发行,日元超常贬值,消费税直线上扬,长期利息居高不下,年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这不仅给日本国民造成不安,同时也给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投下了巨大阴影。

    (来源 《资本战争》 天津教育出版社,作者 〔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