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5日

    中国经济转型 国外奢侈品商喜上眉梢

    路透社报道,由于人民币连续3年的贬值、价格下跌以及海外销售代理受限,中国最富有的消费者又开在国内进行消费。

    中国的富豪如今占世界奢侈品消费者的近三分之一,而千禧年时仅有2%。路透社指出,即便在今年由于出国人数降低——部分原因是欧洲的武装袭击——而有所下降,但是他们仍是全球奢侈品的驱动力。

    在过去3年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贪污腐败的压制和打击抑制了销售,导致二、三线城市的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路易威登的主公司)等商店都关闭了。

    但到了2016年,时装公司、珠宝商和买家都表示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中国正在试图摆脱以基础设施大量投资作为经济驱动力的方式,转而鼓励消费者进行购物。

    博柏利(Burberry )、拥有古驰(Gucci)的开云集团(Kering)、以及蒂芬妮(Tiffany)在最近期的盈利都是上涨的。在接近圣诞节和农历新年这段关键时期,这显示出了乐观的情况。

    路透社报道,中国奢侈品销售在经历了3年下降之后,今年预计有了4%的需求增长。

    常驻上海的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布鲁诺•兰纳(Bruno Lannes)说:“每个人都因为中国(奢侈品)商店有更多顾客而从中受益。一些在中国的品牌预计在2016年将回到2012年时的高峰,尽管组合有所不同。我希望一些品牌能够打破这一纪录。”

    代购渠道受到打击

    据路透社了解,在北京和上海的街头,购物者们说他们在国内的消费确实更加频繁了。

    贬值的人民币意味着人民币无法在国外购买更多东西,而香奈儿等奢侈品牌自去年起便开始缩小中国国内与海外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

    与此同时,政府已经打击了大批代购者——利用价格的不平衡,来为中国顾客从海外代购更加便宜的产品。

    而路透社在上海金融区采访到的一名32岁家庭主妇Emma Yu则说:“一些品牌,例如香奈儿,在中国的价格比较接近海外市场价格。如果只有几千人民币的差别,我会选择在国内购买。”

    另外一位在上海路易威登店外的购物者也说:“自去年起,我在国内购买的奢侈品确实更多了——而且多很多——因为这里买东西比较方便。”

    国外奢侈品牌销售额增加

    据路透社引述,历峰集团(Compagnie Financiere Richemont)主席鲁伯特(Johann Rupert)于上个月告诉投资者,中国这段时期的销售都呈现正面情况。他说:“看来中国政府想要通过消费,而不仅仅是投资,来促进增长的意图正在生效。”

    卡地亚(Cartier),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和十几家其它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10月份的销售额都呈现增长。开云集团在亚太地区第3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24%。而博柏利,在排除中国地区产品供应的变化后,在第2 季度也有双位数的增长。

    但是分析者也指出,中国本地的品牌则受益较少。周大福的发言人告诉路透社,他们在9月和10月份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比前两个季度有所下降。

    香港的情况也不太乐观。而这曾经是中国消费者希望避免大陆巨额税收,同时不需远行去购物的主要目的地。即使如此,分析者和奢侈品公司都表示香港在过去2年中每年跌了20%以上之后,销售便开始稳定下来。

    投资银行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Mariana Kou表示,更愿意在国外消费、并且追求更正宗高端体验的内地消费者,会倾向于到日本、欧洲甚至澳门,而税收激励已经不够。她说:“香港已经变得有点无聊。”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