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2月15日

    中企在欧洲并购市场攻势凌厉


    法国《回声报》2月13日刊发题为《资本主义间的新战斗》的文章称,这是一场隐藏在世界经济深处的无声战斗。这是一场将决出谁是未来赢家和输家的决定性战斗。这是一场可以赢取上百亿欧元或美元的战斗。其焦点是什么?是大型企业,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大企业的股权。

    现在,中国很明显在放手行动。本世纪初期,中国企业收购的是非洲的土地或法国的罐头食品厂。但是,去年中国家电企业美的收购了德国机器人王牌企业库卡,而中国化工对瑞士先正达发出了4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29元人民币——本报注)的报价。

    文章称,中国企业正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明星,2016年为此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现在用其巨额贸易盈余购买海外企业股份而非外国国债其实并不让人吃惊。但是,中国的出击力度的确不同凡响。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图斯表示,按照这样的节奏,“中国可能在10年内掌握全球经济的44%”。当然,他指出这只是一种计算而不是精确预测。

    文章称,中国的攻势冲击了一场正在进行中的两强较量。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尔贝在20多年前就已经通过《资本主义对抗资本主义》一书对这场较量进行了详尽剖析。作者首先分析了所谓的“新美国”资本主义,其特征是重视短期盈利、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对个人成功的赞颂。然后,作者又分析了“莱茵河模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集体性、着眼长期利益、提供优厚的社会保障,“资本主义主要是在银行之中”。

    该书出版10年后,美国模式看来占了上风。2002年,阿尔贝曾对《解放报》承认:“我们实际上看到了‘莱茵河模式’的普遍衰落。”

    但两起事件重新平衡了资本主义之间的对决。首先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其次是历经多年努力后,德国工业的重生。

    文章称,在这两种模式中,一家企业原则上可以收购其他任何企业。但现实情况则有所差别。在贯彻这一原则方面走得最远的英国现在也在往回走。美国在40年前就创立了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而且其职权有不仅限于国家安全领域的趋势。除美国以外,法国也设立了类似门槛。受到库卡收购案影响的德国人也开始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打乱了游戏规则

    文章称首先,企业性质就不尽相同。很多中国大型企业来自公共领域,同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即使是民营企业也同政府有着频繁的往来。这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终目的仍旧不明朗。

    其次,这些企业的规模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巨头是国家企业,拥有巨额资金。这些企业收购起来花钱太多。

    最后,除了价格问题,中国企业还受到一系列明显或隐形的贸易壁垒保护。像法国赛博集团对苏泊尔这样的成功收购案例极少。

    更有钱、更能自我保护的新型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会赢得地盘。中国人已经在很多行业拿到了入场券,包括旅游(地中海俱乐部)、汽车(标致-雪铁龙)、物流(图卢兹机场)、奢侈品、电子、葡萄酒、足球和电影等。

    文章称,如果中国人还打算走得更远,他们需要克服三个障碍。

    首先是资金问题。去年,收购行动的蓬勃发展破坏了中国的收支平衡,导致监管当局在2016年底采取措施为这股狂热刹车。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对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发出警告。

    其次,优良收购困难重重。上世纪90年代发起类似攻势的日本人曾收购了不少跛脚鸭。

    最后,被瞄准的国家将在未来强化对收购的抵抗。

    尽管战斗已经重新打响,但它的结局还未可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