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中国,心理学很“红”,或者说很时尚。
《纽约时报》文章指出,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开始变得极受欢迎,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如今,有成千上万的人提供面对面或网上的心理咨询服务,或开设杂志专栏。受学生自杀现象困扰,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那些想当心理分析师的人有一个多层次的认证体系,但也有些人非法营业。
心理学流行的部分原因是受海外流行文化的影响,美国和欧洲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让自我分析和心理学术语显得既高端又可取。
诚然,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也许足以让任何人有需要咨询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
文章认为,心理分析在中国已经时机成熟。各种各样压抑与压力的清单很长,把它们都理清当然也有障碍。
儒家学说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行为礼仪、或“礼”可能严格限制了一个人可以说、做甚至感觉的东西,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一个接受过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训练的中国朋友告诉《纽约时报》记者说,人们对敞开心扉表现出的难度令她失望。她说,孩子自出生起就遭受迫使他们按照某种模子发展的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精神压力,这让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是谁、或者他们想要什么,但他们知道出了问题。
她指出的两个问题对于一个强调家庭重要性的社会来说也许颇为奇怪,这两个问题似乎都来自对家庭的不感兴趣:一是许多婚姻的感情状态很糟糕,二是儿童过早地与他们的主要照顾者分离——为了让父母工作,不少孩子被送到寄宿学校或亲戚家寄养,她组织过针对这两个问题的研讨会。
再就是令人烦恼的父亲问题。在大学选修心理学的董女士说:“我爸说,‘我是你爸,所以我说的话都正确’。”她补充说:“我和我父亲不亲。”
可以说,要对付的问题很多。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