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10日

    把孩子送进北京的公立小学有多难?



    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各自有一个6岁儿子的两位家长正坐在一家高级茶楼中进行策划。他们分别是37岁的国企经理丁哲(音)和41岁的审计师蒂娜·齐(音)。他们正围绕一个令中国新的精英阶层备感压力的主题交流心得:让孩子进入中国竞争超级激烈的公立小学。(―名儿童必须在9月1日至少满6周岁才能入读小学一年级),家庭的户口本,以及至关重要的、能够证明他们在自己的理想学校拥有一套住宅的房产证明。

    他们密切关注着一些提供“幼升小”等教育信息的网站,以了解入学政策的最新变化。此外,他们还交流了如何准备可怕的“家访”——老师或教育官员通常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对报名学生的家进行访问。家访,连同一个单独的、针对报名学生的校内面试,将会发生在6月底小学招生的最终决定做出之前。

    丁哲说:“竞争非常激烈。”蒂娜•齐也感到非常焦虑:“中国的人口太多,但资源有限。”在许多方面,他们的遭遇也反映了纽约、华盛顿和伦敦的家长的经历。然而,在某些方面,这又是一个独特的中国式问题,因为其惊人的规模:中国有1亿左右在读小学生,每年有1700万人但是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每个城市。家长们知道哪些是好学校,哪些不是。”

    教育部门多年前要求公立小学停止在录取过程中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与此同时,反腐运动减少了通过贿赂等手段“走后门”等现象。由此,录取与否只剩下一个主要标准:地点。在北京,家长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入学,就必须在理想学校附近拥有房产(租房通常不能满足条件),即所谓的“学区房”。

    一些富裕的家庭会购买理想学校附近的房子,但是并不住在里面。为了遏制这种做法,北京的教育官员开始要求进行家访。管理部门正在试图通过推出试点政策来管理当前的“白热化竞争”(以及遏制房价飞涨)。新规则规定,在某些选定的学校,一个地址六年之内只能有一个上学名额。其他正在考虑的方案还包括:合并好学校和差学校以及多校划片等。(彭博商业周刊)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