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13日

    德国“与非洲有约”应学习中国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11日发表题为《G20峰会之后:中国和“与非洲有约”》的文章称,中企在非洲投资领域多样化,具有长期战略思维,并且有国家支持,这些条件是德国企业所不具备的。

    文章称,德国经济界对进军非洲至今表现谨慎,只有约1000家德国企业进驻非洲,在国际投资者排行榜上远远落后。德国经济界非洲协会的斯特凡·利宾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国家投入是绝对必要的,“德国中小企业中谨慎的家族企业不会单枪匹马进入非洲,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公共和私人风险,我们的亚洲竞争对手早已如此实践多年”。

    文章称,这里的亚洲竞争对手首先指的是中国。中国至少从十年前开始变成越来越重要的非洲玩家。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约有1万家中国企业进驻非洲。还有一些机构估测的数值更是几倍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报告中写道,在非洲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不只是国企,还有中型企业和“大批小企业”。

    德国全球与地区问题研究所的非洲问题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佩尔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模式早已不再是“以基础设施换原材料”,“如今中国的投资更加多样化,涉及全部可能的领域,比如酒店建设、旅游业、食品工业、农业生产、对当地产品进行再加工的加工业、冶金、修理厂,更不要说还有贸易领域”。

    文章称,行业多样化和企业规模多样化成为中国在非洲经济活动的特点。但卡佩尔指出,中国和外国竞争对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第三件事上,那就是长期战略思维,“可能很多西方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长期战略,因为它们每年都在评估自己是否赢利。如果没有,很可能就会从中退出”。也正因如此,中国的国企和众多中小企业才会在非洲变得如此强大。

    文章称,利宾说,中国企业可以仰仗的国家支持是德国企业迄今所缺失的。中国企业“极其擅长提供带有国家财政支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他指出,虽然德国在很多事情上的行事风格不同于中国,“但我们仍可以向中国人学习”。中国用于促进对非贸易和发放相关国家贷款的资金明显多于外界估计的16亿美元发展援助,并将这些同样视为广义上的发展合作。“如果德国政府现在愿意采取相似方式,甚至同中国合作,将只会带来好处——不仅有益于非洲发展,也有利于德国经济。”利宾说。

    不过中国作为投资者的成功对非洲创造就业岗位意味着什么?卡佩尔说:“恰恰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关注非洲市场并创造就业机会。享受就业机会的通常是中国人以及一同来到非洲的亲属。但中国人也在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对于这个问题,利宾说,将近1000家投资非洲的德国企业在当地直接雇用了2万名员工。但对每年需要新增2000万就业岗位的非洲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文章称,两位非洲问题专家都认为德中两国在实施G20所提“与非洲有约”过程中存在合作的可能。不过两位专家看法不一。利宾首先希望德国企业获得更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机会。卡佩尔则认为,德中两国应通过“促进就业的措施”对“与非洲有约”加以补充。这是“G20文件的一个薄弱环节”,相关计划不应只涉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卡佩尔指出:“当地政府应提供经济促进和投资激励体系,使当地工业和外国大规模投资对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