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27日

    中国经济弹性令唱衰者再落空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7月25日刊发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的文章《解码中国经济的弹性》称,中国再一次令大人物们的悲观论调落空。在经济增长连续数年放缓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似乎在2017年缓慢回升。刚公布的第二季度6.9%的增速远高于国际预期。仅仅几个月前,这些人还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向6.5%靠拢,并在2018年进一步放缓至6%。

    罗奇认为,执著于新闻标题中的GDP,会忽视决定中国经济增长走向的更深层次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非常时期——由制造业主导的生产型经济模式正让位于日益强大的服务业主导的消费型经济模式。这意味着GDP的构成发生转变,从增长异常迅速的投资和出口向增长相对较慢的国内个人消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GDP整体增速放缓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乎需要的。有关中国经济脆弱性的看法需要放到这一背景下来思考。

    罗奇称,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经济体,它不断增加的债务的主要债权人是它自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2017年的国家储蓄率很可能达到GDP的45%,远高于日本28%的储蓄率。就像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例高达239%的日本能够避免主权债务危机一样,中国拥有大得多的储蓄缓冲和小得多的主权债务负担(占GDP的49%),避免此类危机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

    罗奇称,此外,人们总是有很好的理由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毕竟,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需要负担得起的住房。城市人口很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70%,因此这不是个小问题。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同于已经充分城市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拥有来自需求侧的巨大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2017年初还从强劲的周期性复苏中吸取了力量。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11.3%,与前几年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出口在前几年受到了危机之后全球复苏乏力的负面影响。同样,2017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约10%,比6.9%的GDP增速高出约45%,反映了家庭收入的大幅增加和电子商务的强劲势头。

    罗奇称,长久以来,悲观主义者一直以看待本国经济的方式来看待中国经济,预测人士总是忍不住把受到危机重创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局强加到中国头上。这种做法在过去是错误的,现在也同样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