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17日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


    除了被当做区域概念炒作,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直以来都无法让市场给予过高预期,但随着日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MBO完成,标志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之所以长期无法让市场给予较高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上海在国资国企改革上显得缺少勇气和动力,加上上海各区利益平衡博弈。时至今日,当地国改还停留在股权的整合方面,资产整合方面令人感觉十分沉寂。对资本市场而言,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的股权整合吸引力不大,资产整合则因大股东所有资产比较透明,即便注入也未必有吸引力。混改和股权激励,之前也看不到令人侧目的方案。

    然而,日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公司的MBO完成,却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为数不多的亮点。MBO本身意味着国资让渡控股权这一大胆的举措结合了股权激励和国资退出,考虑到浦东科投公司属性和拥有的资产、上市平台,可以大概摸清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脉络。

    根据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官方介绍,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产业领域跨境并购投资与整合的专业机构,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公司聚焦集成电路、医疗健康、航空航天和TMT等高科技产业领域。

    此次浦东科投MBO的方案,是由上海上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10%的股份和1%的股份转让给宏天元创投。上述事项完成后,宏天元创投持有浦东科投51%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由此,朱旭东、李勇军、王晴华等浦东科投管理团队通过宏天元创投控制浦东科投,成其实际控制人。

    此次MBO的重要意义,除了浦东科投控股权由国资方让渡给管理人外,更重要的是在于管理人利益最大限度与公司捆绑在一起,这比小比例的股权激励计划要有效得多。而且,MBO能有效帮助改善公司治理,在事权上管理人拥有更多话语权。尽管在整体战略安排上,相信上海和浦东国资方仍对公司和管理人拥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浦东科投拥有大量的战略新兴产业资产和股权,同时在过去两年里,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三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分别是上工申贝、万业企业和ST新梅。这三家上市公司都属于上海本地企业,或国有或私有,两年快速布局上市公司“壳资源”,加上日前浦东科投的MBO,可以看到浦东科投的资本运作的大概模式是将持有的资源通过上市平台整合或退出,而且这一过程很可能即将加速。

    联想到之前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大部分动作都集中在上市公司股权的整合,这或许意味着本来上市公司控股集团一目了然缺乏想象力的资产,未来将扩展到新控股方所属的资产方面,由此就可能带给市场超预期的资产注入或借壳上市预案。

    此外,日前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成立的上海国方母基金成立,一年前上海国企ETF的成立,基本可以确认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致模式是基金式的资本运作。那么,作为整合平台和退出渠道的上市平台就价值凸显了。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