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17日

    中国传统雕塑的价值重获重视


    首届麦积山雕塑论坛8月15日至16日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景区举办,约50位中国雕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参会。他们试图拨开历史的尘埃,重新发掘中国传统雕塑的价值。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的一座孤峰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的后秦时期,至今依然完整保存历代泥塑约4000件,其中尤以北朝时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面对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说,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雕塑出发点不同,其原动力来自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东方属性,注重“神韵”。

    “西方的写实主义‘画山是山’,现代主义‘画山不是山’。中国的写实是主观的写实,是意象的表达,画出的是心中的山。”曾成钢说,“中国传统雕塑追求艺术审美与精神的融通。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找回来。”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说,中国传统雕塑注重融合与创新。无论是印度本土的马图拉样式还是希腊的犍陀罗样式,进入中国后都会发生很大改变。

    “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脱离不开佛教。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艺术家在吸收、融合、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佛教艺术。”赵声良说。

    为什么中国传统雕塑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研究教学主要沿用西方雕塑体系呢?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伟认为,不同于西方雕塑大多由雕塑家塑造,中国的雕塑艺术大多由传统匠人塑造,留名者甚少。口传心授的师承模式下,几乎没有留下相关著述。

    此外,这与当时中国美术教育格局不无关系。曾成钢说,中国美术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办的,一方面是时代需要艺术表现现实题材,另一方面当时留学归来的学者大多学习西方写实主义。因此美术院校的教学也是以西方写实主义为主体的。

    事实上,多年来,艺术家和学者们对中国传统雕塑的追寻从未停止。与会的多位专家表示,他们曾多次前往麦积山石窟等地学习考察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从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寻找灵感。

    著名雕塑家何鄂说,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敦煌莫高窟12年的艺术熏陶,让她有了植根民族文化沃土的机会,也孕育出创造的生机。“没有对敦煌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创作不出《黄河母亲》,是老祖宗在背后推了我一把。”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说,该院开设《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与临摹》课程超过35年。前系主任马改户先生在1983年的教学笔记中写道:“就古代雕塑临摹课来说,我们是逐年加课时,作为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来看。宁可压缩素描、塑造的课时,也不能减少临摹课的比例。”

    近些年来,中国的艺术家越来越重视寻根溯源,寻找中国传统雕塑的意蕴。

    “文化是水,现在到了必须要纯净的时刻,需要寻找我们的文化源流。”曾成钢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主题,增重传统雕塑美学的课程比例、强化对东方抽象艺术话语研究已经成为共识。研究者应当在全球化的当代雕塑语境中,提升本土化的价值,使中国当代雕塑朝本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何鄂说,艺术家不能躺在前人创造的灿烂文明上,必须创造,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