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3日

    德国要为民族主义正名


    美国“智谋者”网站7月27日发表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亚历山大·莫季尔的文章《德国民族主义在哪里兴盛——并非极右翼》称,最近在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显示了现代德国的两面性:安格拉·默克尔总理和德国政治精英奉行的理性世界主义,以及德国极左翼奉行的非理性无政府主义。

    明显少了什么是吧?德国极右翼,通常(错误地)被贴上民族主义的标签。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在权力走廊甚至德国街头都无影无踪。这并非因为民族主义很弱小,正好相反,民族主义现在定义着德国的主流。

    文章称,多数德国人对此都不会认同,但这是因为他们把沙文主义和至上主义错误地当成民族主义。事实上,这是对民族主义非常狭隘、从历史角度也不正确的解读。更准确的解读是把民族主义看作对民族国家秉持的三种态度。首先是认为国家必须统一并且有自己的政府;其次是决策者应该坚决追求国家利益;第三是国家身份认同应当是集体身份认同的核心。

    文章称,第一种民族主义观点的例子包括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为统一德语地区发动了三场战争。

    更近的例子是最近去世、被誉为伟大欧洲人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他在1990年统一两德,这本身就是一场完美的民族主义政变。诚然,科尔不可能把自己称作民族主义者,但这只说明你可以是民族主义者但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今天,对国家利益的坚决追求就是北流天然气管道一线和二线项目的政策基础。这项民族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是声称支持人权和公民权胜过一切的德国社会党人,这表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多么深刻地根植于德国政治文化。

    文章称,第三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即强烈的国家身份认同,如此无处不在并被视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在德国几乎是隐形的。希特勒和纳粹遭到摒弃,但俾斯麦的影响却继续体现在无数塑像、博物馆和日常用品上(比如俾斯麦鲱鱼)。

    就连德国对大屠杀和二战的正视也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德国把自己的罪孽摆在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地位,这或许无意中为自己树立了某种特殊身份:和其他国家的公民不同,德国人格外有道德、守道义,坚定地要维护人权。

    然而,这种德国民族主义的无形主流化自有其影响,事关我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也事关欧洲和德国。

    首先,如果德国身为民主国家也可能奉行民族主义,那么民族主义显然与民主兼容。

    其次,欧洲必须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主流,不仅在德国和英国如此,在欧盟的所有国家都是如此。法国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巴黎走上一圈,看看那里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持续赞颂,包括帝国主义者、好战分子拿破仑,还有夏尔·戴高乐这样的政治家,他始终追求“法国优先”的对外政策。归根结底,民族主义国家创造了欧盟,民族主义国家还将继续构成欧盟。

    是时候了,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现在都应该承认民族主义占据着多么核心的位置,并将继续占据这样的位置。民族主义蓬勃发展,在柏林、巴黎和西欧的其他所有都城都是如此。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