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1日

    在中国用现金“过时”了


    60多岁的老北京张淑翠最近赶上了“时髦”。她光顾位于海淀区岭南路的肉菜市场已20多年,以前出门前就得算好所需的金额,以图买菜时方便。如今,手机代替了零钱,菜摊子上的二维码则取代了卖菜者的零钱筐。“再也不用为一毛钱硬币翻遍口袋了。”她说。

    中国正迅速以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让使用现金显得“过时”了。

    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微信支付31日发布报告称,其移动支付活跃账户和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84%的人表示“不带钱、只带手机出门”可以很淡定。

    “95后”的广州学生高靖雯是这84%的其中一员。“吃饭、看病、电费水费……实在想不出,日常消费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使用手机支付,我已记不得上一次使用现金是什么时候了。”她说。

    近两年,在中国城市的各种商铺收银台前,除了很早就有的Visa、Mastercard、银联的标识外,新增了微信和支付宝各自的绿色和蓝色标识。事实上,移动支付普及的速度快到让人惊讶。

    “就在四年前,移动支付企业还在为支付场景发愁,”腾讯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说,“普及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一开始人们还以为只是网购使用,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可以使用”。

    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157万亿元。这大约是美国112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200倍。中国的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年增长近50%。

    “相较于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提供了更便利的连接方式和更低的成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说。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金额中约有60%是个人对个人转账的形式,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来自未开立商业支付账户的小微企业。

    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报告中称,移动支付在中国快速得到应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后发优势——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跳到了移动支付。

    正因为这种便利,不仅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移动支付已经普及到中国中西部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农村。在中国湘西的农村,当你买走一位农民家里的一头猪或几只鸡时,对方掏出手机收下几百元款项的场景,一点也不稀奇。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报告显示,县城、乡镇和农村的用户占移动支付用户的一半,县城的用户数占比比省会城市还要高。

    “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默认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和品牌都接驳到了这个生态系统上。” 李刚说。

    微信支付披露线下商户已达数百万家,即将于8月启动的支付宝无现金日宣布有1000万线下商户参与。

    不仅是一般商业门店参与了这场支付的变革,中国的政府和公共部门也积极接入移动支付以提高其服务水平。

    在中国西北部城市西安,近七成的车主通过微信办理交通违章,而不再需要去交警窗口前排队;在南部城市广州的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患者已习惯于在手机上预约好医生,在指定的时间抵达,看完病在手机上支付,这大大提高了就医体验满意度。微信支付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介入这类附带支付功能的服务平台。

    目前,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家,微信也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包括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等广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国家和地区。

    “支付和社交习惯会成为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的主要挑战。”不过,贾晋京对移动支付的未来充满憧憬:新大陆的大门已经打开,一个无尽的未来在前面等着人们。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