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7日

    从给中国降级看穆迪模式缺陷


    7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17年度外部风险报告称,中国经济连续第四年平稳增长。尽管该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需要紧缩财政和信贷,但它宣布中国实际汇率与基本面基本一致,并称其经常账户盈余收窄,这是结构平衡正在改善的一大迹象。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德国和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经常账户盈余。2016年,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2890亿美元,而中国1964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4%和0.3%。但德国的盈余与本国GDP的比例为8.3%。中国的盈余与本国GDP的比例仅为1 .7%。如果不考虑目前的资本质量问题,上述情况表明德国面临的麻烦比中国更大。

    但5月24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由Aa3下调至A1,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这是近30年来穆迪公司首次给中国降级,起初这一消息吸引了大量关注。与此同时,德国的评级仍是Aaa。

    中国积极运用主权资产负债表,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对国内经济进行转型、配置和升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穆迪给中国降级的主要原因是,向前迈进的中国将需要提高债务水平以延续其经济奇迹,而且对政府刺激经济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深,明年中国的直接债务水平将升至其GDP的40%。

    但穆迪的评级模式并不能对中国进行公正评价。它们是静态和向后看观念的产物,考虑的是规模而不是动态或政策目标。穆迪的下调是对2015年春季开始的金融动荡加剧迟来的反应。穆迪预测金融力量将被削弱、经济降温、信贷进一步扩张、政府债务增多等,这些推断源自较近一段时期的发展。但这只是一种前景。一种向前看的观点不只会考虑风险,还会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红利,以及中国国内几十年投资和规划的红利。它还会考虑中国对收紧信贷的严肃态度。

    实际上,穆迪对中国的评级一直是非常乐观的。除1989年出现过插曲外,穆迪对中国的评级从1988年到2003年一直稳定在A3的位置上。在2003年至2010年,中国离开了“中等评级”的范畴,并迅速连升三级,从A3升至Aa3。直到今年5月,它的评级一直保留在Aa3的位罝上。

    此次中国遭降级的新闻价值并不在于降级频率,而是其严重性。中国已被移出Aa评级国家的阵营。考虑到中国自2003年以来在改革金融体制、刺激经济发展,以及从出口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在目前这个关键时刻,给中国降级似乎过于苛刻。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