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21日

    共享单车快速发展拉动中国自行车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中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基地天津,随着共享单车供求持续火爆,各大“老字号”自行车企业的生产线上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没有共享单车时,我们行业的淡旺季很明显,现在已经没有淡季了,全年都得开足马力。”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说。

    天津富士达集团CEO孙昊介绍,富士达现在加了近40条生产线,目前已经具备了每月下线百万辆共享单车的产能,公司整体产能较去年增加了一倍。

    除了产能和订单的大幅提升,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流程、服务体系等领域形成了综合影响,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改进工艺流程,淘汰落后产能,使整个行业迎来一次“颠覆性”的机遇期。

    专家认为,由于分享经济的特点,使原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短期租赁”,对传统的销售格局和渠道系统形成冲击,推动行业深化整合,提升供给水平。

    在一些传统的自行车销售门店,与火爆街头的共享单车相比,生意则显得格外冷清。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学权表示,协会近期调研了200多家自行车企业发现,在此轮共享单车风暴中,数量多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受冲击严重,一些小企业已经关门了。

    “入门门槛低,只靠低质低价竞争企业的末日来了。”孙昊认为,分享经济的特点是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这对传统行业的销售体系的影响是革新式甚至是颠覆式的,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选择让行业重新洗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与此同时,由于共享单车的订单量不断增加,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已从原来生产产品“品杂量小”到如今的“单品海量”,已初步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加工型转变。

    孙昊说,共享单车的生产最适合用机器代人。富士达静海工厂刚刚新购进七八十台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目前生产线自动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赵锟表示,共享单车的发展给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倒逼着企业重新梳理生产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围绕“单品海量”来整合优化资源,进而提升效能。

    一些企业技术人员坦言,以前企业几乎都是“闭门造车”,跟使用者没有信息有效反馈机制,而共享单车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据可依”让工程师按照用户需求改进工艺,提升制造水平。

    “转型升级到构建由物联网和智能化串联起来的未来城市生活,这标志着共享单车进入2.0时代。”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丽梅表示,中国共享单车运营平台已经逐渐脱离传统的自行车产品和单纯的共享单车概念,朝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国际化等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不久前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北京4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共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主要原因则是城市“不堪重负”。

    刘学权认为,政府限投不是反对,而是让共享单车的发展更为有序,对各方来说都不是坏事。其实在限量之前,共享单车的产量已趋于稳定,虽然较之前总量减少了一些,但也是在制造企业的预判范围内。

    对于这个有着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新兴业态的未来,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预测,共享单车将会继续拓展原有产业链,并在智能硬件、软件编程、供应链管理、垂直市场细分等领域产生新的需求和就业岗位。

    孙昊认为,随着共享单车市场进入平稳期,未来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将分化为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那些在此轮竞争中淘汰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部分规模企业的传统销售体系也可围绕共享单车特点向其服务体系转变。(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