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20日

    中国争当生态城市发展领导者


    亚洲的城市都在竭力消化快速涌入的人口,城市发展正一步步侵占易发水灾的地方。无论在印度、尼泊尔还是孟加拉国,匆忙建设的城市区域都在遭受着内涝积水的威胁。

    2012年,北京因暴雨发生严重积水,导致交通系统瘫痪。2016年,武汉、南京和天津的排水系统在暴雨中完全失灵。这些城市遭遇的挑战显而易见。

    地下水抽取过度、排水管道老化、城市积水高发迫使中国的城市必须破解一个恶性循环。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加上使用不渗水的材料使得土壤无法吸收雨水,这又促使城市追加投资修建排水基础设施,但这通常又会干扰自然处理过程,加剧内涝积水危害。

    对此,中国制定了“海绵城市”计划,打算通过利用透水材料和环保基础设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然而,这个计划面临着两项挑战:第一,这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效的协调整合,但是地方政府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第二,融资瓶颈。

    工程解决方案是盛行的干预方式,但是仅靠修建管道排水是排不掉城市的内涝积水风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对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015年,中国16个城市成为该计划的首批试点城市。该计划旨在在目标区域通过提高和平衡雨水吸收能力来降低雨水径流强度,补充地下水,进而增加各类用途的供水量。这个计划不仅会减少城市积水,而且会加强水供应保障。

    临港是上海浦东的试点地区,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典型建设办法。包括屋顶绿化、建设景观湿地储存雨水、透水铺装等。透水铺装能存储多余的径流水,在需要时通过蒸发来调节温度。

    政府建设临港新城的雄心是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海绵城市”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1.19亿美元用于改造创新,所产生的成果可能被中国许多城市拿来当做样板。

    这个项目需要城市管理部门、业主以及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厦门和武汉的“海绵城市”项目在大雨期间也有效发挥了作用。“海绵城市”计划的推行需要全盘部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其中包括有效的环境监管。然而,监管软弱和选择性执行是长期存在的隐患。地方政府在发现违规活动时不能只是置之不理。

    此外,融资也是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截至目前,“海绵城市”项目的投资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0亿美元。其中,中央政府负担15%到20%的成本,其余资金由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分摊。

    世界各地都在推行新颖的水计划,包括美国中西部湿地复原、俄勒冈州屋顶雨水收集冲刷系统、新加坡的生态净化槽以及荷兰把公共空间改造为弹性水贮留设施等。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强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球领军地位。

    但是,首先必须对“海绵城市”计划与环境宏观管理之间如何配合形成有效的设想并加以落实。对此,中国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改进监管执行,二是唤起私人资本对相关投资机会的兴趣。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