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20日

    中国新加坡关系到底好不好?李显龙舌战美国记者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周末启程访问美国,。李显龙启程前,接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缆电视台CNBC访问,以下是专访的全文:

    Christine Tan, CNBC: 李显龙总理,您好!本周末您将飞往美国,并在下周与特朗普总统会面。这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您首次访问白宫。您希望此行可以取得哪些收获?

    李显龙总: 我希望能够推进我们与美国以及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新美两国享有非常牢固的双边关系 —— 在全球和区域的战略性课题上,两国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经济、贸易与投资、防务与安全方面,两国多年来也有深入的合作。在防务合作方面,我们的士兵在美国进行军训,而美军也使用新加坡的设施。我们曾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为美国和联军提供后勤支援,而如今也通过多国联盟方式,一同打击伊斯兰国组织。

    两国的关系是既深刻又广泛的。特朗普政府新行政团队上任后,我们已经和美国的主要官员,如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以及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见过面。我和特朗普总统已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会过面。不过这次的访问,让我有机会正式到白宫拜访特朗普总统以及其他美国官员和国会议员。

    CNBC: 这次访问美国期间,是否会签署一些新协议呢?

    李显龙: 我们希望看到新加坡航空公司与波音公司之间签署协议,购买更多架客机。

    CNBC: 这项协议算是已经达成了吧?

    李显龙: 我相信已经达成协议。

    CNBC: 诚如您所说,这已不是您初次与特朗普总统会面。在几个月前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您已经见过了特朗普总统。我们都知道大家给他不同的称号。

    李显龙: 是的。

    CNBC: 那您会如何形容他呢?

    李显龙: 我想他是个对自己有自信的人。他有自己想要达成的事。不管是是对人或对世界局势,他都有自己一套的看法。我们希望与他合作。他成功当选总统,得到了美国选民的委托,他代表美国。

    CNBC: 特朗普总统上任至今已有十个月。他当初的竞选宣言是“美国优先”。您觉得他上任至今,在执行总统职务后,在言辞上是否有所收敛?

    李显龙: 我想每一个行政团队都会有一个进入状况的过程。你会发现自己得在竞选时所许下的承诺,以及当选后所面对的不同考量和重要事项之间不断做出调整。特朗普政府也不例外。也许,他需要调整的幅度会更大些,因为特朗普总统在许多事情上的看法,与许多美国人和政策精英的传统观点大相径庭。不过,每一个总统都不免必须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形势的发展。

    CNBC: 但是,您会担心美国变得内视吗?

    李显龙: 我们一向来所信任的美国,是个清楚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清楚它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依存关系,以及清楚它的盟友与伙伴国家需要它的哪些支持的大国。我们希望这样的政策方向能够延续下去。

    CNBC: 尽管如此,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率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您曾对此表示失望。少了美国的TPP,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显龙: 其他的11个成员国还在持续讨论如何推进这项协定。我们希望能取得一些进展。

    CNBC: 是由哪一个成员国主导?

    李显龙: 所有11个成员国都积极参与讨论。各国贸易部长都有定期会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即将召开,到时候应该会有更多消息可以和大家分享。

    CNBC: 新加坡或东盟是否正在幕后游说美国重新加入这个多边贸易协定?

    李显龙: 我认为特朗普总统已清楚阐明他的立场,做了正式的决定,我们接受这个情况。我认为现在还不是和美国商讨新的多边协定计划的时候,但我希望这一天会到来。

    CNBC: 随着美国退出TPP,您认为新加坡和东盟等国倾向于将重心转向中国和支持中国所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李显龙: 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各种发展,它在世界格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且持续在蓬勃发展。中国希望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亚洲各国都希望能成为中国的朋友,并从中国的发展及成功中获益。 TPP成员国包括许多主要经济体,如日本、澳洲、美国、北美自由贸易区、加拿大和墨西哥,协定若落实会进一步加强太平洋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TPP伙伴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尽管目前没有TPP,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仍然十分可观,我们都希望贸易量还能继续增长。

    CNBC: 但如您曾提到的,TPP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

    李显龙: 这是奥马巴总统亚洲战略的部分计划。

    CNBC: 您认为美国和亚洲现在的关系如何?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是否还存在?

    李显龙: 美国现任政府肯定不会使用同样的说法,但我希望他们会继续关注本区域,因为一直以来,亚洲在促进美国的增长和繁荣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美国在亚洲有许多伙伴和庞大的贸易量,美国所需的许多资源都来自亚洲,尤其是能源。此外,美国在亚洲还有安全防务利益。亚洲保持繁荣与稳定,没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至少不用让美国操心。

    CNBC: 尽管美国退出像TPP这么大型的多边贸易协定,您认为美国是否还是能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对亚洲发挥影响力?换句话说,尽管美国不参与经济方面的事务,却还是希望能对亚洲的政治和战略事务产生影响。

    李显龙: 美国退出TPP意味它与相关成员国无法就这项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但这不代表现有的贸易活动或投资往来会就此终止或被舍弃,不代表亚洲人将不再到美国工作、念书或旅游,也不代表美国人不再来到这个区域。美国和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巨大利益,而这样的合作互动将延续下去。我们原本希望通过TPP来促进各成员国间的合作,但事与愿违。不过,我们将根据现有的基础,寻求其他方式继续推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

    CNBC: 您认为TPP谈判是否会重新启动?您有相关的时间表吗?

    李显龙: 这类事情得讲时机。如果错过了时机,有朝一日还是有望达成目标的,但会是以另一个全然不同的形式达成。

    CNBC: 但整个过程是否拖延了?

    李显龙: 是的,将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重新达致协定,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CNBC: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总统将在下个月访问亚洲,并将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和美国-东盟峰会。您认为朝鲜课题是否会掩盖其他的重要课题?

    李显龙: 我很肯定朝鲜课题是他关注的议题。朝鲜课题是美国高度关注的议题,特朗普总统本身也极为关注这个议题。东盟也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尽管我们对这个课题的影响是有限的。

    CNBC: 近来,特朗普总统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陷入“口水战”,特朗普总统把金正恩形容为“狂人”、“火箭人”。您担心朝鲜和其挑衅行为吗?

    李显龙: 边缘策略长久以来一直是朝鲜的部分战略,也是博弈的一部分。你发出威胁、摆个姿态并走一步险棋,希望对方会因此做些什么来安抚你,或者给你一点好处以换取你良好的行为。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施故技。所以,这并非第一次,跟过往不同的是,朝鲜现在拥有更多的核武器,进行了更多核试炸。他们正在发展其导弹科技,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科技,所以风险也更高了。 但危险还不仅于此,如果势态持续这样发展下去,我们除了得面对当前的风险,还必须担忧东北亚的长期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如果朝鲜一意孤行,韩国必定会问: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美国撤离了原本部署在韩国的战略武器,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求美国把这些武器搬回来?还是韩国自己开发这方面的能力?在韩国,有60% 的韩国人认为韩国应该发展核武能力。日本向来公开反核,但朝鲜的行为也会迫使日本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可能需要作出的最坏打算。日本的一名前国防部长最近曾说:“或许我们应该要求美国把他们的核武器安置在日本。” 政府的回应是: “不行,我们不能这样做。” 但这些想法是不能完全被抑制的。事实上,如果局势真的这样发展,韩国和日本发展为核武器拥有国,跨越了界限,这将改变东北亚的战略和安全平衡。局势会变得紧张,而中国也会感到不安。我不认为这样的局面会让世界变得更安全,反而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影响。

    CNBC: 从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美国是否应该增加它在区域的军事部署?

    李显龙: 美国一向维持它在区域的影响力。例如,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国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司令部之一,旗下就包括了第七舰队和其他美国部队。

    CNBC: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您是否希望美国能加大参与力度?

    李显龙: 从军人的角度来说,军力永远是不足够的。最重要的不单是你拥有多少军力,而是华府和美国的政治意愿、重点和方向,了解亚洲对美国是重要的,而美国也会发展同亚洲的关系,并继续维护亚洲的和平和稳定。

    CNBC: 这是您这次访美的目的之一吗?

    李显龙: 这是我每次访问美国都会发表的看法。我认为我必须重复这样的信息,因为这是个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事实。同时,这也是个适时的提醒,因为美国同时有很多其他必须处理的国内外课题。

    CNBC: 总理先生,我们之前谈到了美国和朝鲜。特朗普总统很早以前曾说过:“中国是解决朝鲜危机的关键。” 你怎么看这句话?

    李显龙: 中国在朝鲜课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和朝鲜有边境接壤,与朝鲜有大量的贸易往来,最起码中国是朝鲜对外贸易很重要的伙伴。所以,中国对朝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不认为朝鲜会对中国言听计从,而大国也知道小国不见得容易驾驭。

    CNBC: 但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在解决核危机上扮演更大的角色?

    李显龙: 我认为中国必须权衡和考量各种复杂问题。作为朝鲜的邻居,中国肯定不希望邻居陷入不稳定的局面。但我想中国同时也不喜欢看到朝鲜进行核试炸和导弹测试。中国对此应该感到相当担忧。

    CNBC: 去年,新中关系因为一些有关南海的言论而变得有些紧张。几个月后又发生了新加坡的装甲车在香港被扣留的事件。我知道您上个月在中国会见了习近平主席和一些中国高层领导人。您会如何形容新加坡和中国目前的关系?

    李显龙: 新中关系良好,同时也与时俱进。新加坡和中国是两个不同国家,各自主权独立,因此肯定会在一些课题上持有不同看法。不过,在主要课题上,我们看待事情的观点没有根本的冲突。两国都希望加强双边合作,以及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因为新加坡明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这几年来也一直是东盟—中国关系的协调国。两国都希望双方的关系会越来越好。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各方面进行合作。新加坡在全中国, 包括多个省份都有巨额投资,而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也日益活跃。他们在这里设立银行,上千家的中国公司也在新加坡落户。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新加坡作为融资、设立区域总部及进行各项活动的基地。我认为这绝对是可行的。

    CNBC: 您的意思是,新中关系并没有因为南海课题而变得紧张?

    李显龙: 国与国之间总会有一些议题,是彼此都希望对方会同意自己的看法的。但是大家还是好朋友,新加坡和美国的关系是如此,新加坡跟中国的关系也是如此。

    CNBC: 对于新中两国去年发生的这些课题,新加坡是否有从中获得什么经验?

    李显龙: 我认为我们现在更加清楚了解彼此的立场。新加坡的立场一直是…

    CNBC: 您是说之前大家并不清楚吗?

    李显龙: 大家都清楚彼此的立场,只不过当发生一些事件,我们就必须作出回应,并且也有必要重申和澄清本身的立场。就南海事件而言,我们的立场始终如一,那就是我们不是主权声索国,所以我们不选边站,对于哪个岛屿应该归属谁,我们都保持中立。不过,按照国际法享有航行自由、和平解决纠纷,以及东盟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区域课题上发挥作用, 攸关我们的利益。我认为新加坡必须不断重申这个立场。

    CNBC: 让我们再谈一谈您所说的不选边站的立场。有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由于地缘政治气候的转移,夹在巨鹰和巨龙之间的狮城的处境越来越难。”请问总理,新加坡是不是面对这样的难题?

    李显龙: 对小国而言,与大国为邻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的邻国当中只有一个大国,那已经不容易了。如果你有两个邻国是大国,你或许会有更多朋友,不过那也意味着你必须做出更艰难的决定。

    CNBC: 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是不是越来越难处理?

    李显龙: 这就要看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如果两国的关系保持稳定良好,情况就会比较容易处理。如果两国的关系变得紧张或不佳,我们就比较为难。

    CNBC: 您说比较为难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必须选边站?

    李显龙: 如果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变得紧张,它们可能会要求我们选边站。它们未必会直接说明,不过我们会接到它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他们希望我们站在它们这边,而如果我们不愿意,是不是就表示我们和它们作对?我们希望不用选边站,因为我们和两国都有深厚的关系。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美国也相差不远,而美国同时也是我们在多个方面的重要伙伴,包括防务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和两国维持这些关系。

    CNBC: 诚如您所说,新加坡明年将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一般担心,中国会借此对新加坡施压,要求各东盟成员国在 “南海”问题上保持冷静。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显龙: 作为轮值主席国,新加坡并不是指挥官,而是“公正的中间人”。我们扮演协调的角色,尽可能协助各方达成共识。东盟遵循凡事取得共识的决策模式,每项决策都必须由各成员国附和,并得到大部分成员国的同意,才能成为东盟的立场。 尤其是“南海”这类棘手的问题,东盟各国的战略利益都不尽相同。新加坡的立场和主权声索国的立场就不一致,因为我们不是南海领土的主权声索国。内陆国家,如老挝与中国边境相连接,他们的立场与菲律宾这个宣称拥有南海环礁和珊瑚礁主权的群岛国家就不一样。如果你再看看缅甸,这个位于安达曼海、海岸线根本不会触及南海的国家,立场也会不同。 既然东盟各成员国的战略利益,从根本上,不完全一致,那我们就只能针对各国拥有共同观点的方面达成共识。新加坡,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会尽力促成这个达成共识的过程。

    CNBC: 继续谈中国。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本周开幕,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经济。我们知道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国之一。 你正在探讨或已经着手筹备什么项目,让新加坡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李显龙: 在私人企业方面,新加坡的项目遍布中国,其中包括:房地产、购物中心、服务公寓、零售和基础建设。除了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我们开发各个服务领域的项目,当然也包括旅游业。 至于新中政府间的合作项目,我们先有苏州工业园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三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则落户重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是新中两国接下来合作的焦点,由两位副总理主导监督,也将是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中的重要议程项目。新中政府在教育、文化等多方面都有合作。贸易方面,新中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

    CNBC: 新中下个主要的双边合作项目会否涉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李显龙: 其实,重庆项目本身就涉及“一带一路”。重庆位于中国西部,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端,铁路由重庆一直延伸到中亚,再到西欧。我们目前积极展开的“南向物流通道”计划,与“一带一路”紧密连接,始于重庆,一路延伸到广西北部湾,从而为中国西部出口到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各地,提供更快、更经济的联通。目前,你必须途经长江到上海、再到欧洲。“南向通道”完成后,你可以在广西搭船,直达新加坡,再由新加坡港口快速和经济地通往世界各地。因此,新中两国在重庆的合作项目,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

    CNBC: 接下来,新中两国还有没有像重庆一样的合作项目?

    李显龙: 重庆这个战略性的示范项目,是个非常大的项目,我们会专注地把它先做好。不过,我们在中国各地也有其它规模较小的合作项目,也都发展得很好。我想,这些项目都会从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受惠。

    CNBC: 您自2004年就担任总理。目前有很多关于领导层接班和谁将是下一个带领新加坡的人的谈论。您可否分享一下您就寻找下一任总理做了哪些工作?

    李显龙: 我曾多次公开说明,我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较年轻部长组成的优秀团队。他们得建立自己的声望。在团队里,他们得培养合作关系和互相评估。他们也必须赢得公众的信心,并向公众证明他们的能力。最终,他们得取得共识,选出继我之后,能够领导团队迈向下个阶段的人。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在2006、2011和2015年的大选引进新人加入团队。我们会继续引进新人来强化团队。谁会脱颖而出? 时间到了我们自然会知晓。但这绝对不会是太久以后的事,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

    CNBC: 但据您所了解,下一任总理人选已经找到了吗?

    李显龙: 我想,这个人已经在目前的内阁了。至于是谁,团队还需要一些时间决定。

    CNBC: 目前在新加坡,有很多人关心颠覆科技所带来的冲击和对工作的影响,以及外籍劳工所带来的竞争。您如何处理这些课题?

    李显龙: 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些课题。我们成立了由财政部长王瑞杰领导的未来经济委员会,来制定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我们目前在跟进并推行委员会所提呈的建议。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那就是得面对急速而且具颠覆性的改变,而要做到这点,我们得掌握新科技。我们得和还在求学的年轻人,以及已经在工作的中年人士一起应对这项挑战。其中一项应对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培育出拥有适当技能的人员。这一点,我们一直都很注重。近几年,我们也开始强调提升在职人士的技能的重要性,这能让他们有信心地更换就业跑道,并且具备继续受雇的技能。我们称这个计划为技能创前程。这不仅仅是个开办课程的计划,我们成立了一个框架,确保课程受到雇主的认可,并且在雇员的工作、事业和培训方面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协助不同产业更快地适应经济转型。我们得给予个别行业和个别商家具体和明确地帮助,而不是从一个宏观、策略和哲学性的角度来处理。我们必须了解每个行业的独特性— 如他们所需的专业技能、哪一些市场有进军潜能、个别商家得进行什么样的改变、政府能如何协助这些企业进行这些改变等。要如何向这些企业解释必须转型的理由,如何协助他们摆脱现有的局限,顺利转型?我们因此拟出了针对各行各业的转型蓝图,并拟定针对23个产业的转型蓝图。我们已经推出了好几份蓝图,协助不同产业转型。我们认为,政府完全不干预、任由经济自行发展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认为政府能扮演积极和具建设性的角色,因此我们决定同各行各业紧密合作,应对改变,而不是阻挠改变所能带来的发展。

    CNBC: 新加坡今年预计将取得2-3%的经济增长。您对新加坡的未来有什么展望呢? 您是否能和我们分享您对新加坡和新加坡下一阶段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愿景?

    李显龙: 首先,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取得增长。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2-3%的增长是一个可观的水平,而我们希望能在未来的10至15年继续取得这样的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在未来的10至15年继续取得2-3%的增长,我们就能够带来实质改变,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过,我们也会和其他经济体、社会和城市作比较,比如它们的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是否也正采取同样的措施,或者做得比他们还好。 我觉得今天的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养儿育女。你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经济需求,还可以清楚知道自己能够实现什么样的人生。在新加坡,你可以实现很多事情,不只是温饱而已。在未来的10至20年,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我相信大家会以纽约、伦敦、北京、上海、悉尼或孟买作为标准。到时候,新加坡肯定不会和现在一样。我们会看到新的事物,我们将会有新的科技和新的做事方式,而人们也会有新的期望。

    CNBC: 新加坡会走在前端、领先他人吗?

    李显龙: 我们致力于保持领先的地位。身为政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协助新加坡保持领先。

    CNBC: 让我们来谈谈政府的工作。新加坡经常被比喻为 “保姆国家”。您的父亲生前有一句名言:如果新加坡是一个保姆国家,我会以身为保姆为荣。对很多人来说,新加坡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您认为新加坡还需要一个保姆吗?

    李显龙: 如果你问新加坡人这个问题,他们会说,让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不过,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他们就会问:政府是否正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新加坡人对政府抱有很高的期望,这没有错,因为政府是他们选出来的,他们当然希望政府能有所表现。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这样的平衡。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可以在不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继续有效运作下去或确保国家能够持续繁荣。政府必须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知道哪些问题必须解决、哪些情况可以改善。我们也必须想象我们之前没有想过的方案,并给予这些方案深层的考虑,再付诸行动推行它们。这是政府的职责。

    CNBC: 您的父亲李光耀先生逝世至今已有两年多了。可以谈一谈您在后李光耀时代的生活吗?

    李显龙: 日子还是要继续。 我想李先生为他离开之后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安排, 确保新加坡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还是会继续向前挺进。他在1990年,也就是他离世之前的25年,就已经卸下总理职务。我们十分想念他, 我们会重读他过去的讲稿,当中许多的所思所想,依然适用于我们今时今日的情况,对我们依然具有提醒作用。与此同时, 我们必须在他所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停留在他所设想的范围内,推断他会采取怎样的做法,没有其他的长进,我想他会十分失望。

    CNBC: 如果他还在世,您认为他会给你什么建议?

    李显龙: 我想他会说,继续努力,继续向前。不要老是往后看,记得过往的历史发展,了解自己是如何走到眼前的这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往前走。

    CNBC: 仿佛是言犹在耳。

    李显龙: 没错,的确如此。

    CNBC: 今年较早时候,您同弟妹因为父亲故居问题而发生了纠纷。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新加坡政治上少见的情况。这起涉及李氏家庭的私人事务,成了公开事件。您跟您的弟妹是否已经解决了有关问题?

    李显龙: 我想事情已经暂时平息下来,我不肯定是否完全解决了。

    CNBC: 您和您的弟妹还有说话吗?

    李显龙: 我们近期没有联络。

    CNBC: 您跟弟妹现在的关系如何?您希望修补关系吗?

    李显龙: 事已至此,也许有一天当所有的情绪都已经抚平,一些互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切需要时间。

    CNBC: 您伤心吗?

    李显龙: 当然。

    CNBC: 最后,您必须在2021年1月之前举行全国大选。请问会是在接下来两年吗?

    李显龙: 当然,任何时候都有可能。

    CNBC: 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李显龙: 我们时刻都应该做好准备。

    CNBC: 作为总理,您说过在下一届选举之前会交棒。

    李显龙: 我没这么说过。

    CNBC: 让我重复问题。作为总理,您说过会在下次选举过后,也就是在您70岁之前交棒。您现在已65岁, 是否已经准备在未来几年卸下总理一职?

    李显龙: 我已经做好这样的准备。我须要做的是确保有人可以从我手中接过棒子。

    CNBC: 您内阁里有这样的人选了吗?

    李显龙: 正如我所说, 内阁里已有这样的人选,问题是谁会是最适合的人选,而这就需要由内阁团队来决定。

    CNBC: 您会如何确保政权顺利交接?

    李显龙: 我们正不断强化我们的内阁团队,当我卸任时,其他的内阁同僚将继续既有的工作并带领新加坡继续向前。他们直接参与实际工作,负责重大的政策决定和管理重要和棘手的部门。

    CNBC: 但您还是会留在幕后?

    李显龙: 这将交由下任总理决定。

    CNBC: 您希望留下怎样的政绩?

    李显龙: 我想这不应该由我来论断。我只是每天尽我所能做好我的工作。

    CNBC: 李总理,感谢您上我们的节目。

    李显龙: 谢谢。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