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价过去两年的涨幅约为40%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银行新增贷款的近一半。
在印度,政府想方设法激发经济活力;在中国,他们正在关闭铝厂来控制污染,并压制房地产市场。
在印度,关于设立经济特区的辩论短暂复兴,然后慢慢销声匿迹了;在中国,在北京以南设立了雄安新区,将再造—个深圳。
我们大谈“印度制造”和利用低工资成本,而雄安新区却是为高附加值产业设计的。在中国,他们建过“鬼城”;在印度,我们有只建成一半的高层建筑。
“鬼城”带来了财政收入,因为在中国出售土地使用权获得的资金给了地方政府,这占其财政收入的大约30%。
在印度,这些费用由本来可以成为房主的人承担。好处往往被聪明的商人捞走。
在印度,我们对进口钢材征收反倾销关税,破产的钢铁公司会被银行拍卖;在中国,他们2016年钢材生产能力又有所增加。
不过,在某些领域,这两个经济体情况相同:在两年内出口都一度下降了10%,2017年贸易都复苏了。不同是,中国为贸易顺差,而印度的贸易逆差在扩大。
尽管如此,加之通货膨胀率升高,但是过去3年卢比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小于人民币。
而且债务方面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印度,公司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仅为51% ;而在中国,这一比重高达169%。不用担心这一不同,两国的私有公司的新增投资都已经放慢。
政府债务则相反。中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仅为46%,而印度的这一比重为69%。因此,北京在财政上有刺激增长的余地,而且去年也动用了这一手段;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已经排除了采用这种手段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是,印度家庭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0%;中国家庭的这一比重为45%。然而,推动房地产繁荣的是中国家庭,不是印度家庭。
就系统风险而言,中国的总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250%,而较为保守的印度约为其一半。
然而,中国的新增投资占GDP的比重比印度高50%。因此,每一位预测者都宣称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北京也这么说,而且计划2017年踩刹车,将经济增长率的目标降至6.5%左右。结果踩到了加速器上:上半年增长率为6.9%。
我们在这里不停地说情况会好转,但往往是呈现另一个样子。因此,在相隔两年之后,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国。
这还是在它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而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扩大的情況下实现的。谈到就业,预计中国今年将创造11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至于印度,还是别问了。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