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月1日

    美媒文章:欧洲要为失去美国做好准备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月24日发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莉萨·坦恩·布林克的文章《欧洲需要为没有美国盟友的日子做好准备》称,大约一年前,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在欧洲,他的就职演说标志着跨大西洋关系开始进入一个不安全、不可预测的时期。

    文章称,由于特朗普发誓要“美国优先”,并称北约已“过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家、记者和公民们对美欧关系的未来忧心忡忡。

    欧盟的担忧渐成现实

    文章称,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指责华盛顿的精英们及其对外政策的做法。他的强硬措辞显示他将从开明的世界秩序转向更为孤立主义的世界观。

    文章称,特朗普发誓要抛弃奥巴马总统的遗产,承诺退出多项国际协定,包括伊朗核协议、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以及多边贸易谈判。

    从现在起,像特朗普所承诺的那样,将是“美国优先”,长期盟友可能再也指望不上美国的支持。

    文章称,令欧洲特别担忧的是,特朗普欢迎英国退出欧盟,认为这是“很好的事”;特朗普还对欧盟评头论足,批评欧盟沦为“德国的工具”。

    文章称,专家们过去担心,特朗普一旦上台,将奉行进一步削弱欧盟等多边机制、用双边关系取而代之的战略,从而导致早已艰难前行的欧盟更加虚弱。这些担忧,加上特朗普令人难以理解地对普京执政下的俄罗斯态度软弱,使得欧洲长期以来担心成为美国和俄罗斯在权力政治争斗中的谈判筹码的噩梦,突然看上去离现实并不遥远。

    跨大西洋关系岌岌可危

    不久以后,特朗普采用了软化的措辞,称北约现在“不再是过时”,并宣布“完全赞成”“非常棒的”欧盟。按照这种新措辞,美国没有对其承担的北约军力份额作任何变动。

    文章称,类似的过程也发生在其他对外政策领域。在那些领域,强硬的措辞逐渐被比较温和的立场所取代,或在强硬的措辞之后没有政策行动跟进。比如,虽然特朗普仍积极评价普京,但他改变了早先提出的取消或不再恢复某些对俄制裁措施的计划。

    虽然特朗普多次谴责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伊朗核计划,还没有发生任何政策变化。总统最近关于“可以想象”美国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评论表明,特朗普所言与他的实际行动是脱节的。

    这种缺乏实质性政策变化的情况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微乎其微?

    文章称,目前的争论分成两派,一派把总统描述成无害而直率,受到国内不支持率和国际压力的制约;另一派就特朗普言论的破坏性影响发出警告,不管有什么政策行动或政策变化。

    不过,双方都没有抓住言辞的一种比较微妙的重要性:言辞能揭示在日常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的潜在力量。

    美欧存在结构性裂痕

    文章称,美国批评欧洲防务预算、欧洲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对亚洲的关键作用以及美国民众普遍缺乏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这些都是表明跨大西洋关系陷入紧张的迹象,这些迹象在特朗普执政仅一年之前就出现了。

    特朗普在质疑美国对欧洲防务所承担的责任或美国的传统领导作用时,或许让世人感到震惊。但这与其说是因为政策的实际变化,不如说是因为他生硬粗暴的风格。特朗普的言辞凸显而非造成了美欧之间的结构性裂痕。

    文章称,对欧洲来说,这种裂痕可能是它加强计谋所需的警钟。除了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联合防务机制之外,欧洲还需要重新考虑欧洲大陆对其美国盟友的依赖。

    文章称,这并不意味着欧洲需要抛弃一种有历史意义的联盟,认为欧洲可以完全不有求于美国的军事支持的想法或许也不现实。

    相反,如何在由来已久的友谊与程度稳妥的务实决策之间保持平衡,这取决于欧洲。跨大西洋关系的性质近年来已经在发生着变化。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