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本周五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跟美国总统特朗普届时会面能否缓和两国关系,成为焦点。美国自1972年尼克逊访华以来,虽偶有波折,一直对华奉行接触政策,但副总统彭斯10月的演说却尽显美国不忿之情,令外界揣测中美会否分道扬镳甚至对抗,重演美苏冷战。中美关系为何会出现这一显著变化?本报访问了专家学者及前官员,将一连4天对中美关系作详细分析,预视两国走向及环球格局。
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发表演说,检视美国对华政策,普遍被视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逆转,令外界忧虑中美会否出现昔日美苏冷战。中美关系专家赵穗生和崔大伟向本报指出,跟昔日美苏冷战不同的是,中美受惠接触政策,已在经济上建立紧密联系,相互依赖极深,因此要执行所谓的“脱钩”政策亦见困难,遑论出现冷战式的全面围堵,但如果华府执意推动脱钩,则肯定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比冷战更深远广泛的影响。
美国1947年宣布实行“围堵”(containment)政策,阻止苏联扩张及共产主义传播,展开美苏冷战序幕,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将美苏对峙描述成“自由世界人民与极权政权”之争。美国此后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全面围堵苏联。
美国自1972年时任总统尼克逊访华以来对中国展开“接触政策”(engagement policy),但美国副总统彭斯今年10月在哈德逊研究发表特朗普政府对华新政策的演说普遍被视为宣告此一政策的终结。演说不久,《经济学人》即以“中国对美国:接触之终结”为封面主题,形容美国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带恶意的参与者和规则破坏者,甚至认为彭斯的演说相当于“新冷战的提前号角”。
崔大伟:美或在南海问题围堵中国
丹佛大学中美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认为,彭斯的演说为特朗普政府“全面否定接触政策”,觉得这套长年政策完全失败了,进而走得更远,即全面“脱钩”(disengagement),但他质疑此举无法解决问题,美国本身亦做不到。
所谓“脱钩”,据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崔大伟(David Zweig)解释,即从中美原来的深厚融合,以开征关税、限制留学、减少科技合作和封锁投资等手段走回头路。他相信,美国对华不止经济上“脱钩”,更可能会在南海问题上朝“围堵”策略发展,所谓围堵即每当中国想走出来,美国就将其推回去,有时更会出兵主动遏制,一如韩战和越战。
赵穗生:特朗普制华同时得罪盟友
赵穗生则认为,美国过去的“接触政策”是鼓励与中国全方位建立关系,愈多连系愈好,但现在会是有选择的,对于美国经济有利或没有妨害的可以继续,但要防止中国利用美国的开放社会和经济,不让中国以美国为代价谋取利益,不算脱钩,更谈不上围堵。他解释,美国若要围堵中国,便应建立战略同盟,但特朗普跟欧盟和日本的关系“弄得一塌糊涂”,将它们推到对立面。
美前财长警告“新冷战”“经济铁幕”
彭斯最近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警告中国若想避免跟美国全面冷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行为,华府内部对“新冷战”态度不一,像国务卿蓬佩奥便曾指无意向中国发起冷战或围堵政策。不过美国政坛的风向确在改变,连向来对华友好的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本月初也警告,中美若未能达成和解,“新冷战”将迫在眉睫,甚至出现“经济铁幕”。
赵穗生相信,“新冷战”不可能,因为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甚深,更已发展出“谁也离不开谁”的双生产业链和国际分工,只是中方获利较多,但“脱钩”对美国经济影响也很大。对比之下,美苏之间根本没这种经济关系,只是军事上威胁到美国,如今中国更是全方位地跟美国以至国际社会建立关系,因此美国不可能跟中国全面脱钩。
崔大伟则认为,倘若美国真的试图跟中国“脱钩”,肯定会对全球造成比昔日冷战更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他解释,中美“脱钩”意味着全球生产链的解体,美国科技和中国组装的结合是全球经济非常重要一环,这种经济联系是昔日冷战时美苏之间不存在的。他形容,这也是为何没有多少人认为美国真的做得到,并质疑特朗普不了解全球产业体系,即使组装搬离中国,也是中美皆受创,而且即使华府有心推动其他国家亦跟中国“脱钩”,其他国家也未必愿意,这样反而损害美国的全球地位。(明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