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今年3月拟申请将“小贩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同样拥有小贩文化的马来西亚五味杂陈。不过有人认为若申遗成功,可促进游客走访星马。
电影“疯狂亚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中的华丽场景令人目眩,但片中呈现的“纽顿熟食中心”(Newton Food Centre)也强化了新加坡“小贩中心”的国际印象。事实上,新加坡的小贩中心远近驰名,连流亡海外的泰国前总理戴克辛(Thaksin Shinawatra)都闻香而来。戴克辛兄妹曾行经港湾(HarbourFront)地铁站附近“声音小贩中心”(Seah Im Food Centre)大啖牛肉面,并透过脸书分享美食之旅。
小贩中心又称熟食中心,属东南亚特有的庶民文化景观。新加坡的小贩文化包含了小贩、小贩中心与小贩美食,源自60年代末到80年代间,新加坡政府将流动摊贩聚集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营业,后来便成为了庶民美食的最佳去处。
新加坡小贩中心的美食,像是华人社群的肉骨茶、肉脞面、老鼠粉,马来社群的椰浆饭,或者印度社群的姜黄饭,甚至老少咸宜的道地咖啡(Kopi)、甘蔗汁,都是各社群最爱。不少被新加坡称为“建国一代”的銀发族,平日选择泡在小贩中心,享受无事一身轻的休闲生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去年8月间宣布,将申请“小贩文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形容的“小贩中心”宛如“社区饭厅”,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新加坡继植物园于2015年申遗成功后,再度申遗。
目前,新加坡共有110个小贩中心,遍布各政府组屋区,总摊位数超过1万4000个,如以新加坡超过100万间的组屋为例,平均每9000多间组屋就有一个小贩中心,每个小贩中心平均约有近130个摊位。新加坡文字工作者陈士铭告诉中央社记者,小贩中心拥有多元文化意涵,早已超脱徒具表象的用餐功能,也代表新加坡各社群的凝聚力。
不过,邻国大马的部分网友,对星国将“小贩文化”申遗却是五味杂陈,有的持肯定态度,也有的嗤之以鼻。大马网友认为,东南亚各国多半皆有小贩文化,除大马外,诸如台湾夜市、香港大排档,以及印尼等地,都有不同型式的摊贩文化,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并非独一无二。
不过,曾留学台湾并返乡服务的大马青年张康乐指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相同,均有数量众多的小贩中心,这原本就是星马庶民美食的代名词,即便百货商场设有美食街,均未能改变民众前往小贩中心的饮食习惯。
张康乐对星国“小贩中心”申遗的作法乐观以对,她认为大马也有诸多传统文化,只是政府没有申遗,如果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对促进观光客赴星马的小贩中心用餐实有正面助益。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仁杰受访指出,“小贩中心”是星马共有的文化现象,但受限于只能以国家申遗的游戏规则,让这种跨国界的小贩文化在申遗上无法共享。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白伟权也认为,大马虽也有“小贩中心”的饮食文化,但新加坡较能关注小贩文化的独特性并将之申遗,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情感交流与世代传承等的文化联结。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