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92岁的上海海关大钟近来开始误点,去年8月还一度中暑晕厥了好几小时。衰老的大钟预计于今年接受英国原厂“健检”,不论结果是抢救或无痛地走向终点,都将轰动上海滩。
上海海关大楼是外滩知名历史建筑,顶部的大钟与伦敦大笨钟是“姐妹”,由英国同一家公司生产。据称,上海海关大钟当年总造价高达5000多两白银,于1927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重达6.25吨。
1928年元旦凌晨1时,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从此以后,钟声就日以继夜地陪伴着上海人。对于早年生活并不富裕的中国民众而言,别说手上戴个表,连在家挂个时钟都是奢侈,当当响的钟声因而成了市民珍视的“公共财”。
“以前再远都听得到呦”,62岁的上海徐姓民众从小在静安寺附近长大,住家距离外滩约5公里远。他回忆,学龄前就对海关大钟的钟声有印象,但受到都市化的高楼阻绝、汽车杂音干扰,老家现已听不到钟声。
至于原先住在外滩一带的居民,因都市计划与拆迁的关系,也从海关大钟的“摇滚区”撤出,接替而上的是大批境外观光客,连带将海关大钟推向世界,钟声敲进了更多人的耳里,并回荡在老上海的记忆中。
享受世人瞩目的同时,迈入92岁的海关大钟也面临着岁月的考验,自去年起,就开始不太准时,常有热心民众去电通报“大钟时间错了”;上海的夏季高温则是另一道试炼,去年8月一个摄氏40度烤晒的午后,老钟昏了过去。
守钟人魏云寺表示,海关大钟自去年暑假开始,每到下午就走走停停,他当时就想,位于10楼的钟楼温度往往比外头多出10至20度左右,温差导致让齿轮、零件走位,“诊断”结果,果然是擒纵器出了问题。
魏云寺想起28年前自老前辈手中接下了一个英国原厂的擒纵器,立刻拿来给老钟换上,10分钟后,按下大钟启动开关,发条带动135公斤的大方锤再度响起,钟声强而有力,魏云寺一听这“心跳”,便知道老钟痊愈了。
更换零件的问题容易解决,但城市地景变动也影响了海关大钟基座的平衡,大家都知道老钟“健检”已不能再拖。得知当时建造大钟的英国厂家仍在经营,上海海关联系后,计划于今年对大钟进行整体评估。
“健检”时间目前暂定为农历年过后。陆媒上观新闻指出,届时将由英国原厂提出最终方案,看老钟是要大修还是寿终正寝。但为了保险起见,上海方面已对大钟研究出一套马达驱动、电子控制的方案,且已于2018年9月试运转。
据了解,这套方案完全替代了机械报时,整点钟声和报刻乐曲“东方红”全部为电子播放。但为了保留历史特色,目前整点钟声仍由老钟重锤敲出,而每15分钟的报刻音乐“东方红”则早已是电子播放。
提及海关大钟的钟声,也有一段从西方走向本土的历程。大钟出厂时的音乐原本和英国大笨钟一样都是“西敏寺钟声”,也是外界一般熟知的下课钟声,后来改成“东方红”,据称是文化大革命为了“自保”。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指出,1966年5月,一批“红卫兵小将”闯入海关大楼,扬言砸毁钟楼。“欣幸有一些头脑清醒的海关干部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这些过激行为”。上海市政府并将报刻钟声改成“东方红”,大钟才躲过文革摧残。
由于中国许多景点都有一套相似的故事,真实性有待考据。但以“红歌”做为钟声是否合适,过去有不少讨论,上海并一度于1986年、英国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造访时改回“西敏寺钟声”,只是在引来“帝国主义”的质疑后又改回来。
然而相关讨论并未就此划下句点,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上海一直有在思考要将钟声换回“西敏寺钟声”与国际接轨。改或不改,答案或有机会随着老钟“健检”后一并出炉。揭晓的时间,已经开始倒数。(中央社)
_____________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