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20日

    共享单车快速发展 中国自行车行业有喜有忧


        在中国“老字号”车企“飞鸽”的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上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车轮到车架,一条几十米长的流水线下来,一辆“共享单车”就包装好可以出厂了。

        共享单车作为近来兴起的一种“互联网+交通”的新业态,在满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中国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的发展。

        “干了一辈子自行车,也没想过自行车会有今天。”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学权说,从去年上半年到现在,共享单车在中国已发展到29个品牌,投入市场的总量超过300万辆。“共享单车‘激活’了一批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基地,天津有一定规模的自行车企业,如飞鸽、富士达、爱玛等都参与了共享单车的设计和制造,并从中受益。

        天津富士达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洁告诉记者:“富士达主要给ofo生产,4月份的订单达到80万辆,再加上给酷骑、一步等品牌生产的,4月份生产的共享单车将突破100万辆。”

        据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2月份,天津共生产共享单车200余万辆,预计2017年天津将生产约1000万辆。天津已成为共享单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没有共享单车时,我们行业的淡旺季很明显,现在已经没有淡季了,全年都得开足马力。”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说,以今年3月份订单为例,飞鸽四个工厂总产量预计约为90万辆,其中共享单车有45万辆,占了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制造业企业出了课题,倒逼着企业不断改进工艺提升效能。张金瑛表示,共享单车短期内的大规模投放市场,制造企业就需要应对大量的订单,重新梳理生产管理体系,围绕“单品海量”来整合优化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2017年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预计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记者采访发现,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也给不少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共享单车将对传统自行车产品市场产生冲击,并不断取代现在的城市轻便自行车。未来,国内自行车市场总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下降。

        “今年产量会很高,明年就可能减少了,共享单车普及程度越高,对传统产品的冲击就越大,需求此消彼长。”刘学权表示。

        未来总需求的下降对已经是产能过剩的自行车行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尤其对那些没有研发能力,拿不到共享单车订单的中小型企业,更是生存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行业里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没有活干了,有的在找大企业寻求合作,有的去找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谈,但效果都不理想。“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中小企业,只做300元以下通勤车的,几十家现在都面临困境。随着共享单车更大范围的投放使用,对通勤车的替代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而在一些传统的自行车销售门店,与火爆街头的共享单车相比,生意则显得格外冷清。一位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满大街都是共享单车,我们这里几乎没人光顾了,一周还没卖出去一辆车。”

        另一方面,一些业内人士却对共享单车的未来感到乐观。刘学权表示,按目前共享单车的投放范围来看,全国总需求量初步估计在2000万辆左右。“以每辆车平均每天5人次使用计算,产品使用寿命约为2年,未来每年将会产生1000万辆的修补市场。”(新华社记者  付光宇)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