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22日

    日本前驻美大使忧日美同盟降级


    最近有报道称,亨利•基辛格向特朗普总统做了汇报我知晓基辛格的名声,但却不认为在日美关系的脉络中他是宝贵的存在。每逢大事我也不记得他曾经为了日本努力过。一位美国友人说,基辛格是“大国中心主义”的权威化身,他想要成为现代的“俾斯麦”对于基辛格来说,所谓的大国,过去是苏联,现在则是中国。他如果以老前辈的身份,反复向特朗普总统讲“亚洲真正的大国是中国,应将重心放在对华关系上,日本是从属函数”,总统不是没有被洗脑的可能。

    基辛格是否真具有那种力量我不确定,但提前注意总没有坏处。“同盟”的意义在于相互关联。“大国中心主义”与“同盟”不可调和。从联合国体制上来看,像“世界政府”这种只能是童话故事,日本需要敏锐地理解“敌我识别装置”的实际情况。作为前提,日本必须正视“同盟”并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同盟无非是双方为了各自国家利益最大化而搭建的框架。它是双方冷静计算得失后的产物,而未必是好心的产物。

    法国总统戴髙乐曾经说过,不存在危急状况下承担“集体自杀”任务的同盟。日美同盟能维持今天的稳固性,完全是因为冷战的存在以及双方冷静而透彻的计算非常高明。日美两国民间高度的好感也作为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冷战多年后的今天,局势非常复杂,敌我双方该如何区分?我们的头脑里需要思考“中国是敌人”?“美国也与日本有着同样的认识”?

    英语里,“敌方”的用语有“ enemy ” (敌人)和“adversary”(对手)两个,“我方”的用语有“ally(同盟)”和“partner”(伙伴)两个。冷战中,苏联于美国来说是“敌人”,但中国不是“敌人”而是“对手”我们希望特朗普总在将中国至少视为“对手'”但万一中国变成安保层面的“伙伴”那将是黄灯信号。“对手”和“伙伴”是反义词,但在桥牌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二者是可以随时替换的。它们本质上不是敌对、对立关系,但“对手”中包含着明天可能变成“伙伴”的含义。

    另一方面,“同盟”则是一个承诺性更强的概念。但是,同盟并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一方或双方缺乏努力,会因为魅力的下降而面临降级的危险。如果被降级的日美同盟未来要向从“对手”逆转升级的美中“伙伴”关系妥协,又该怎么办?现实中,日美同盟很牢固,所以丝亳没有必要悲观,但作为脑保健操,确实有必要事先想到这些。

    这可能只是笔者经验上的直观感受,美中之间的军事能力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之所以在对华态度上并不严厉,是因为美国不愿为了恢复原状而实施大动作。中国在南海建设的基地在美军眼里什么都不是,美军认为可以随时从军事上摧毁,所以骨子里觉得无关痛痒。这里面有日美对威胁认识上的区别,跟美方分享日方的认识,对日美双方都有好处。

    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一位负责任的”美国相关人士说,2030年以后的事情无从知晓,朝鲜半岛的局势也难以预测。日美同盟并不是对日美永久的馈赠。如果降级,对双方都会有影响,但受打击更大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国。所以,日本需要努力对同盟进行升级。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