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14日

    俄罗斯如何吸引中国投资商


    俄罗斯《导报》7月5日刊发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洲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的文章《如何保持对中国的注意力》称,俄罗斯最近三年来收获了对华友好的果实,这种友谊在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俄罗斯后不断加深。莫斯科与北京谈成了不少大项目,例如,类似“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线的大合同及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巨额投资和贷款。

    文章称,之所以能达成这些项目,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以及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不过,目前与中国的大型项目合作将告一段落。凡是可以凭政治意愿促成的大订单都已签完了。剩余的大合同要么现有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么还需要多年呕心沥血的工作才能达成。例如,“阿尔泰”输气管道在现有天然气价格的条件下不会动工建设,“莫斯科-喀山”项目的谈判也未能取得进展,打造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的计划也需再等些时日。

    文章称,没有大项目并不意味着与中国的合作将画上句号。俄罗斯多年来首次理性地为在亚太地区开展经济外交建设基础设施,也是“向东转”政策的重要成果。目前引人关注的中俄贸易额、相互投资规模的扩大,不仅是大型项目和原料价格增长的结果,也得益于政府和商界把管理中心投向了亚洲。

    文章称,目前,与中国的大型项目尚需时日,俄罗斯企业能否在中国方向取得成功,更多取决于管理层能否持续关注。要想为中俄关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需要的不是新的政治宣言或为企业提供与克里姆林宫沟通的优待,而是要不懈致力于消除非关税壁垒并与中国建立自贸区,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并尽全力吸引中国投资商。下面列举几个可以令这项工作事半功倍的建议。

    第一,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俄罗斯应对官僚机制实行审计。例如,公司要在远东实施能源领域的一个投资项目,需要得到4个委员会的批准,这种现象未必正常。应明确划分各部门权责,避免权力重叠。

    第二,俄罗斯在华企业应抱团游说中国投资商。欧洲在华企业都加入了欧洲商会,在中国管理者面前,欧洲商会是最强大的游说集团之一。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

    第三,已存在的自发商业组织应完善自己的工作。中俄实业家理事会在效率方面目前还无法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实业家委员会相提并论,后者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清单清晰明了。中俄商业机构负责人像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那样定期举行非正式会晤并非难事。

    第四,把关于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分析文章汇编成册,既有利于推动本国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也可为企业提供宝贵参考。

    第五,没有自贸区,就无法真正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尽管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正在谈贸易协定,但建立真正自由贸易区并非短期可以实现。俄罗斯可以参与此类谈判的专家屈指可数。为此,必须大力推行“全球化教育”项目,培养贸易谈判人才。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