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1日

    “安倍经济学”气若游丝 日企海外收购盛宴或将终结


    英媒称,“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一词和“酷不列颠”(Cool Britannia)以及“历史终结”等一起“压箱底”的日子,将不会太遥远:这些都曾经是令人兴奋、代表时代风尚的时髦“单品”,但现在却因过于陈旧而没法穿出门。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31日报道,“安倍经济学”面临这样的命运很可能不冤——“安倍经济学”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经济复兴项目,该项目如今已经气若游丝。但在倒下之前,它至少已经促使日本企业思维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并推动了新一代着眼于海外的收购者的诞生。

    报道称,“安倍经济学”提出已有5年时间。日本这轮逾3500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72元——本网注)的创纪录海外收购也有5年时间了——摩根大通银行家们表示,这是日本的海外收购首次达到“意义重大”的数额。

    并购市场资讯集团的数据显示,日本在2017年上半年进行的145笔海外并购,只比2015年创下的纪录少几笔,并且从事并购业务的银行业人士已经在暗示,今年晚些时候在保险、制药和化学行业会有多笔重大交易。去年海外并购交易占到日本所有并购活动价值的70%。按价值计算,日本去年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价值约1000亿美元,是其整个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的近三倍——日本在那十年以“买下全世界”而闻名。通胀只是部分原因,真正改变的是抱负的大小。

    报道称,一旦“安倍经济学”成为历史,分析师们需要确定这场收购盛宴还会持续多久,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最近竞相剖析这种现象,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日本高管看到日本人口在缩减,国内增长在放缓,日本企业在全球失去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许多人现在确信,收购是得救的办法。融资成本极有可能依然保持低位。全球范围内不缺少收购目标,而且在能源等领域,日本政府一直积极鼓励海外并购。随着公司储备收购资金,今年股份回购急剧下降。因此这股收购热潮有望继续。

    但日本各企业董事会的想法改变能否持久,以及新的收购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已超过买家的处理能力或者收购目标的兼容性,将因安倍经济学的偃旗息鼓而遭受严峻考验。日本和美国的研究显示,跨境并购从长期来看,出了名地容易失败,而且日本企业缺乏冒险精神的“工薪族”本能,让它们的海外并购更容易失败。

    某些估算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这一财年里,日本公司因未能如计划那样取得成功的交易总共逾180亿美元。

    在当前的市场繁荣期,达成有问题的交易需要付出的代价总是很轻。日本旷日持久的海外并购热潮,以及那些领导这股潮流的公司的股价,因为牛市(日本基准的东证股价指数自安倍上台以来上涨了一倍)而固若金汤。

    但一些市场策略师表示,安倍带来的牛市可能很快消失。表面上的改革进展以及首相的高民意支持率,一直是支撑“安倍经济学”这台戏的关键。现在两者都荡然无存。一些人认为,如果投资者认定这轮股市行情是不可持续的操纵所致,更大的一只靴子将会落地。

    报道称,自2013年初以来,日本央行通过购买12.6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人民币0.06元——本网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来支持国内股市。同期外国投资者买入的金额是13.8万亿日元,但日本央行到今年9月底买入的金额将会超过外国投资者,这对安倍经济学营造的假象是潜在的致命打击。7月,日本交易所集团(Japan Exchange Group Inc.)首席执行官清田瞭警告称,如果日本央行继续其购买项目,将会对市场造成“持续扭曲”。东京证交所隶属日本交易所集团旗下。

    如果出现一轮剧烈调整,人们将更加关注如下问题:过去5年,积极在海外进行收购的日本,是否也更加擅长收购了呢?达成糟糕的交易需要付出的代价将加大。Shigeru Matsumoto教授撰写的一本书表示,日本在1985年至2001年的交易中只有8%是成功的。该书已经成为日本紧张不安的董事会的必备读物。

    日本尼德科公司首席执行官、著名收购者永守重信估计,只有2%的日本并购是成功的——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日本买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包括出价过高、未能营造协同效应以及治理失败。安倍经济学激发的3500亿美元收购潮加剧了如下风险:大量企业都将会落入这些陷阱。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