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手术机器人,医生精准灵巧地进行复杂手术;床椅一体化机器人提升残障人士自主活动能力;护理机器人搀扶患者、端茶倒水……9月1日至5日在辽宁沈阳举行的2017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医疗康复、养老助残机器人成为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机器人在术后康复、医疗护理等领域发展迅速。参加2017国际机器人展览会的专家们认为,手术机器人能参与完成高难度手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说,手术机器人“主刀”可以克服人眼局限,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度。
以全球顶尖医疗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只需要在患病部位打上几个点,就可以进行手术。切口小、下刀准的微创手术减少了手术风险,同时减轻了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
目前,相关机器人已在中国配置了60多台,2016年就做了一万多例手术。
欧勇盛说,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机器人做手术不会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而且不知疲倦,未来若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从事医疗工作,将会弥补医疗人员缺口,缓解医生压力和医患矛盾。”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宁说,在中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刚刚起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瓶颈的突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术机器人涌现,为患者服务。
在本届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包括智能养老护理床、亚健康检测机器人、VR模拟手术室等在内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品种繁多。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继去年推出肿瘤消融医疗辅助机器人后,今年推出新产品——床椅一体化机器人。产品集护理床功能、电动轮椅功能、移位功能于一身,将有效提高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的自主活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亚健康检测机器人。用户将双手放到检测器上,只需一分多钟,就能得到血管、肠胃、肝脏等十余个参数指标和全面的健康评估报告。
据了解,科研、医疗机构联手攻关也正成为趋势。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不久前签约合作,共建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联合开展医学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带动科研、教学与医疗领域信息技术紧密融合。
“生活消费领域是未来机器人的主战场,医疗养老机器人是关注重点。”新松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认为,中国医疗康复机器人市场潜在用户基数大,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的医学模式、养老模式。
中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现在的难题是如何让被护理人能够更加舒适、安全。”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郭士杰说,按现有技术,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状态认知决策的能力还很有限,实现完全代替人预计大约还需要15年。
孙立宁等专家认为,包括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医疗机器人、养老机器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中国政府应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链条。(新华社)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