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6日刊载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徐翔的文章《特朗普与“中美国”危机》,文章称,11年前,当“中美国”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时,旨在概括一种新型世界经济秩序——基于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和美国的过度消费。这使得美国与其未来最有可能的对手,结成了一种不太可能的经济关系。如今,中美贸易谈判代表上周在北京的会谈未达成完全一致,这种联姻最终会瓦解吗?
文章称,“中美国”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那几年出现的。中国将其大量的劳动力和储蓄盈余融入世界经济当中,这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压低了资本成本,因而推高了全球资本回报。
文章认为,对中国而言,其收益是巨大的。它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美国的13%。到2016年,这一数字为60%;到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将达到88%。对美国来说,“中美国”意味着更廉价的消费品和较低的利率——这是导致21世纪头十年中期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原因。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看上去像是“中美国”终结的开始。但是,十年后,它仍然存在着。“中美国”占全球GDP的约40%。美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一半。尽管2015年出现巨大的资本外流,但中国仍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美元。“中美国”远不是什么幻想,已成为一种似乎很稳定的共生关系。
文章称,然而,当今的“中美国”与2007年时的“中美国”已全然不同。一方面,中国发生了改变。它在许多方面与美国越来越像,家庭消费越来越高,工资不断上涨,拥有复杂的金融系统,包括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实体和庞大的债务总额。
不过,更大的变化出现在美国。自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领导人倾向强硬。去年12月发表的新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地把中国定为“战略对手”。在贸易方面,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好战的做法,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一系列关税。许多评论员因此把特朗普总统看作“中美国”联姻关系不稳定的根源。
作者认为,这些措施产生了深远的全球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4年到2016年下跌,美对华贸易逆差扩大。与此同时,尽管西方专家一再预测会出现“中国危机”,但中国经济仍在以比美国高得多的速度增长。
在“中美国”自2001年以后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以来,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那时,中国只是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与美国拉近,并且成为其战略对手。这一联姻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简言之,两国需要达成一种新的平衡。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